高质量议案提案是最好的“参会证”

时间:2013-03-05 14:34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民意如何影响决策,如何与制度政策对接,有赖于代表广泛民意的参会者们的表现

  今天,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开幕;前日,全国政协第十二届第一次会议开幕。2013年的全国两会时间,正式启动。

  政治无处不在,论政无时不有,但若论参政议政的吸引力,似乎没有什么能比全国两会更能引起举国舆论乃至全世界的关注了。在为期半个月的时间内,从这个公共论政平台发出的声音,关乎着政府决策走向,影响着社会发展走势。

  两会上的“中国好声音”,比娱乐界的《中国好声音》更有分量。一个普通参会代表或委员的声音,可能比一个粉丝上千万的娱乐明星更有穿透力。原因在于,两会声音影响着最广泛的公共政策和公共生活。

  民众对全国两会的关注,不是看热闹,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参政议政。舆论的广泛关注,是大众通往有尊严的公共生活的一条路径。关注度背后,凝聚的是民意和民情。“庙堂”和“江湖”,两个舆论场需要在两会平台无缝对接,深度交融。民意如何影响决策,如何与制度政策对接,正有赖于代表广泛民意的参会者们的表现。

  参会的代表委员,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每人都背负着沉甸甸的民意。很多时候,政治是妥协的艺术,因为每个公共政策的出台,都牵涉到方方面面,要兼顾多种利益诉求。这时,地区之间、行业之间、政府和民意之间的平衡点,如何把控,如何达成多方共识,就是最考验议政智慧和水平的地方。

  相比行政、司法部门的日常权力运作,两会会场是一个更集中、更公开的舆论注视点。它就相当于电脑操作系统的根目录,相当于一本书的前言和纲目索引,也相当于窥视整个公权运作的检阅窗口。

  纲举,则目张。每年年初两会,好比是一个各方协商的定调大会。规划确定了基调后,全年乃至今后若干年的发展,除了因应时势的适时微调,都将依此而行。所以,两会上讨论的议题是否紧扣时代热点,着力讨论和解决的是否都是社会热议的焦点难点,是否据此提出了建设性可行性解决方案,关系着两会的整体质量,影响着国计民生。

  代表委员的发言主题,若要不偏离热点,就必须俯身倾听民意。中央要求的走基层接地气,不是形式主义,这对参会者而言,更是履职的前提和基础。广泛集纳民意的议案提案,才是真正的“参会证”。而会场上围绕热点议题的议政建言,参证论证,利益博弈,依然不能离开民众目光。环保生态、食品安全、社会保障是热点,城乡福利、三公腐败、财政监督是热点,所有舆论热议的话题,都应该是两会的重点。

  在昨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发布会上,大会发言人傅莹的表态,也印证了这一点。她重申反腐共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它关进制度笼子里”;针对预算公开,也特别强调“要把政府花的每一笔钱都要纳入监督”。《人民日报》日前也有评论文章称,让法治成为每个人的信仰。所有这些,不妨从两会开始,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要求权力必须在阳光下运行。政务公开、阳光透明的权力,才更方便民众监督。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