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最新报道,央视记者进入酒鬼酒公司对生产全过程予以实地探访,在生产、储存环节没有见到任何塑料材质的设备,排除了析出塑化剂的可能。经酒鬼酒公司排查,初步锁定塑化剂可能肇事的三大“元凶”:一是自动包装线上的小塑料管,一是塑料酒瓶塞,最后是去年包装车间整修时,临时使用过的一段长达10米的塑料输酒管。
酒鬼酒塑化剂事件终于有了一个说法。此前有报道说,针对媒体报道酒鬼酒中检测出塑化剂问题,质检部门已部署进一步对全国白酒生产企业进行深入排查,要求企业从源头抓紧进行整改,并向监管部门报告。
那么,按照正常的程序,有关监管部门应该是立即介入查处,以查清塑化剂肇事的“元凶”,给民众一个明晰的答案,并以此为鉴,给其他同行必要的提醒和警示。与此同时,更应该通过酒鬼酒这一个案,举一反三,对白酒生产企业进行仔细排查并公布结果,从而更好地保障百姓喝得安全。
可是,单就酒鬼酒自查塑化剂元凶的报道来看,尽管民众震惊,有关部门似乎还是相当淡定,曾表示要严查的有关部门仍未见踪影,反倒是央视记者进入酒鬼酒公司对生产全过程予以探访,对原料预处理、发酵、蒸馏、窖藏、包装等生产全过程进行实地调查。
由酒鬼酒自查塑化剂元凶,我们能放心吗?而所谓的整改,如果也是仅仅靠企业的自觉性,也实在令人担忧。还记得光明乳业,“去年国家抽检光明乳业4553次,几十万个指标,没有一个不合格”,但近几个月里已经接连曝出6次问题。该企业曾表示,公司已成立质量安全监督小组,实施包括排查管理流程、建立问责制、完善产品监察体系等六项整改措施。但恰恰是在整改期间,质量问题又暴露出来了。那么,由酒鬼酒自查塑化剂,是不是又会步入类似的整改“沼泽”呢?
推而广之的是,此次白酒行业的塑化剂问题排查,难道都是由企业自查自纠、自说自话吗?倘若如此,塑化剂风波估计也难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监管“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