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坟复耕”怎能不慎之又慎

时间:2012-11-22 14:5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搞发展却把百姓得罪了,那发展又究竟是为了谁?

  历时半年之久、引起众多争议、让200多万个坟头平掉的河南周口“平坟复耕”,终于因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的修改而暂停。这个本月16日发布并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条例,取消了“强制平坟”规定。

  占地、无序、旧俗,是一些地方出台平坟政策的理由。这其中,复耕往往被宣传为平坟的最大目的。然而,从周口乃至其他很多地方的平坟效果看,这样的目的并未达到,反倒突显出了“醉翁之意”。

  有研究表明,50年来全国各地“平坟还田”所得耕地,仅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0.5%,很多地方“平坟”之后“复耕”非常难。简言之,平坟以花费大量人力财力、伤害民众感情为代价,所得来的土地却没有使有效耕地总数增加。

  如此尴尬局面形成的背景,是城镇化大势下建设用地极为紧张的现实。但是,国家要求耕地红线不得突破,《土地管理法》规定,建设占用多少耕地,就要开垦多少耕地。一些地方的对策是进行耕地指标置换,城市用去的耕地,到乡村去复垦耕地以置换。一些地方“平坟复耕”的真实用意,正在于此。

  然而,即使“平坟复耕”的目的,真的是为了使耕地数绝对增加,是否就可以通过简单粗暴的方式把百姓的坟地一平了之呢?

  中国是一个注重慎终追远的国度,千百年来的土葬习俗,蕴藏的是对先人“入土为安”、有处凭吊的寄怀。这种文化风俗,不能简单地指为陋习。尽管在今天城镇化的大势下,用地紧张问题日益突出,解决人地矛盾势在必行,但也应当以尊重民族风俗、尊重民众感情为前提。

  从百姓的感情角度来看,“挫骨扬灰”是最忌讳的,次之则是“动人祖坟”。有的地方百姓,甚至不惜以命相拼。不到万不得已,不把思想感情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上,平坟很难真正推动。强行推动了,也必会留下巨大的官民矛盾后遗症。因此,平坟复耕,应当慎之又慎,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只会酝酿发酵乃至激化矛盾。

  即便真到了万不得已要从坟地要耕地的地步,也应当先把“疏”的工作做到位。殡葬改革势在必行,火化是大势所趋,城市在这方面就进行得比较好,但也同样会有公墓。在农村则更需结合本地实际,适宜于复耕的坟地,也应当做好集中建设民用墓地、集中安葬等工作。推动民众迁坟而不是平坟,这在百姓心理上将会有一个较大的缓冲,有利于工作的推进。

  在信息社会里,在政府信息公开的大势中,在透明政府理念之下,民众的知情权也应得到彰显,民众的权益也应得到保障。一些地方“平坟”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应当向百姓说清楚讲明白,不能采取欺骗、遮掩的方式。唱着高调,反而更让民众反感。根据坟地的使用权情况,以及复耕后带来的收益,民众也应当享有相应的权益,而不是靠边站。

  从长远情况看,人多地少的矛盾必然存在,但解决办法非止一端。与其从一个隐性矛盾较为复杂的领域去获取土地,不如使建设用地集约化,提高建设用地的效率。粗放式的城市向外扩张,容易使很多问题矛盾衍生激化出来,反而会给未来的发展带来更多的障碍。

  发展的核心立场就是以人为本,这是党的十八大强调的重要内容。我们做任何工作,都必须把人的工作做到位,更多从百姓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去推动工作。否则,搞发展却把百姓得罪了,那发展又究竟是为了谁?

编辑:扶海涛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