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其官方网站上,曝光了一批生产企业通过违法手段给中药饮片染色达到增重的目的。目前已对12家相关企业进行调查。(9月9日《京华时报》)
神农尝百草,虽然只是传说中的中药起源,不过,要真正鉴别浩如烟海的中草药,并认识它们的神奇功效,“尝百草”恐怕还真是不可或缺。某种程度上,能够经受住历史沧桑、没有因为各种逆境和不利而中断、至今仍然存留下来并惠及国民的中医药,的确是国人之幸。
只不过,中医药当然不能只是躺在“前人栽树”之下享受“后人乘凉”,中医药的发展,也需要今人继承“尝百草”的探索精神。而从中药企业使用化工原料染色药物来看,吃中药不仅“尝百草”,甚至连化工原料都要一一尝遍。而中药企业不仅在担当新时代“尝百草”的重任,看来还颇有突破意识和创新潜质。
的确,既然没吃过,谁知道会不会有奇效?那些未知化工原料会不会成为中药新配方?当然也要尝了才知道。不仅如此,中药企业在顺带完成“尝化工原料”的伟大创新之余,还能从化工染料的增重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利润,中药的分量不够,化工原料染色来增重,既有了卖相,还能按中药的价格销售,更是一本万利的精明生意。
然而,假如说神农“尝百草”,还是把风险留给自己、安全和健康留给他人的话,那么,直接让患者“尝化工染料”,把利润留给自己,把风险和危害留给患者和消费者,这与其说是在制药,毋宁说是在造毒。化工原料对于健康与生命的威胁,倒是早已有充分的医学依据。当对于利润的追逐,竟然让中药企业不惜用化工原料染色来增重,不仅是杀人,同样也是在“自杀”。
多少令人欣慰的是,8家严重违规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被责令停产整顿,6家企业被收回GMP证书,并对其中12家企业立案调查。制药成造毒的中药企业,已经为他们的行为付出了代价。当然,即便如此,化工原料增重的中药之所以仍然进入了流通、使用环节,的确仍暴露出相关监管的漏洞,而这些无疑更值得警惕并反思。
无论如何,化工原料不应堂而皇之地成为中药配方,“制药”更不应沦为“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