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拒绝也是一门“艺术”

时间:2012-07-11 13:55   来源:人民网

  细细品读“拒腐”手册中的场景与对策,宛如一个个小故事。这样的拒腐方式,明显有别于法规制度的教条与僵硬,也有别于贪腐官员忏悔的警醒与训示。换句话说,从细节上去反腐,并提出可以应对的技巧与策略,这明显是一种进步,尽管其意义有限,但也值得褒扬。

  譬如,手册中模拟的24种法官在办案中可能遇到的送礼、请托场景,其实恰恰是现实中有关送礼与请托的真实还原。送红包、请吃喝、送土特产、提前埋单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贿赂手段,恰恰是打开法官拒腐防线的伎俩。而在人情社会,这些问题的复杂性与诡秘性,往往使当事法官防不胜防。我们不能否认个别贪腐官员存在“捞一把”的冲动,但同样也不能忽略那些隐蔽性极强的贿赂手段的拉拢与引诱。

  其实,有关反腐的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可谓汗牛充栋。腐败的猖獗并非是制度不健全,也不见得就是惩戒过于轻微,更大的困窘和难题恐怕还在于执法不严以及由此导致的腐败成本低廉问题。换言之,如果我们能对腐败防微杜渐,那些犯罪记录骇人的贪腐案件相应就会减少很多。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有腐必惩,而对于公职人员来讲,要做到的就是有腐必拒。

  事实上,手册中提到的应对方法,如饭局遇到当事人借故离开、转账退还现金等,都不失为处理行贿的较好技巧与手段,这样既保证了自己不被行贿的糖衣炮弹击中,也能避免在人情社会的种种尴尬。而后者,往往是很多公职人员一步步滑向犯罪深渊的重要原因与借口。这种细节化的拒腐手段,不是一种创新,而是一种将法律法规精神落实到具体语境的细节化处理。这种细节,对于公职人员应该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拒腐”手册中的建议就如何完美无缺,其中如回赠礼品等,未免太过牵强与苛刻,有些处理意见考虑到特殊情况,恐怕也难以照本宣科。但无论如何,这些细节化的处理手段,至少提供了一种参照,让公职人员明白,拒贿不仅是一种必要,而且也是一种必须学习的技巧。在现代社会,公职人员八面玲珑自是不洁,但两袖清风不近人情,也未必就值得夸耀。适应人情社会,但又能坚持原则,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当是公职人员的底线恪守。

  这一点应对我们有所启发,也就是细节层面的约束与规范,往往会有可普及的意义与效果。在香港、新加坡等地,针对公职人员反贪拒贿,往往是细节要求繁多,任何一种违法违规行为,都有章可循,公职人员也清楚什么可以要、什么不可以收。“拒腐”手册未必能有如此大的作用,但至少认真地约束与指导每一个可能腐败的细节,显然是一种值得期待的诚意。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