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湖北省武穴市教育局的怪现象:一方面大量人员超编,另一方面,有官员占着编制,不上班,吃空饷。局长王卫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为了激发干部的积极性,武穴市教育局于2011年进行了相应调整,其中一项就是让30个年龄50岁以上的干部退居二线,这部分人编制保留,工资照发,享受各种津贴。
什么叫“激发干部的积极性”?就是升职、当官的积极性。50岁正是年富力强好干事的时候,为了让后面的人早点升职,就早早退居二线,腾出职位来。一个干部想早点升职,心情可以理解,但一定要满足、迁就这种要求吗?满足、迁就的代价是什么?一些人提前升职,相应的各种待遇都升上去了:办公室面积要增加,办公室整修要升级,座车要升级……这些本来就是升职的目的之一,不然为什么要升职?所以这些官员升职的代价是纳税人的负担加重,民生利益被挤占。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者梅赐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问题的根源还是在转变政府职能上。政府职能不转变,政府还是去管理和‘包办’很多事情,就必须要维持一个庞大和稳定的官员体系。‘空饷’在某种意义上是为了维护这个体系稳定的一种隐性福利。”梅教授的分析是对的,但是他没有回答一个更严峻的问题:为什么喊了那么多年,政府职能还是没有转变?其实很简单,职能转变,要失去很多权力,失去了谋求灰色利益的手段,怎么舍得转变呢?
不当官就没有积极性,但是,他们就不怕老百姓没有积极性吗?不怕。动用财政支出,不用听取民意。民众大多在企业就业,普通民众早就被交给了资本去控制,只要照顾好权力体系内部人员就可以了。对官员维稳,用官职、待遇,百般迁就;对百姓维稳,用警察、城管、推土机,“手段硬、腰板硬……”,心更硬。
还有一种吃空饷,是一些干部亲属利用各种关系进了机关,占了编制,拿着工资,人不用上班。能够享受这个待遇的,是特权中的特权。吃空饷的盛行,原因只有一个,当官太舒服了,待遇太好了。事情的另一面是:民众太苦了,太没有尊严了。
昨天媒体上的一个评论热点是“乌木之争”。农民在地下挖出了珍贵的乌木,法学家、律师根据他们的专业知识判断,乌木属于国家所有。而逾6成网友认为应该归那个农民。难道这些网友都是法盲吗?他们质疑,乌木带来的经济利益,到底会落到谁的手里?他们其实是在质疑当地政府行为的合法性,他们不认为这些官员有资格代表“国家”。不知道有多少官员从此类事件中感觉到了政府的信任危机?很多地方,或者在很大程度上,政府内部人成了一个利益群体,“政府”成了这些人牟利的工具,政府的合法性因此而严重流失,而很多官员还在乐不思危,乐不知危。这类官员的唯一价值,就是坑爹——在国家和民众之间挖坑。他们危害着国家利益,国家还用最优厚的待遇供养着他们。
有一句老话,很久不提了——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