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座天桥要1200万,是谁在对城建预算漫天要价

时间:2012-06-07 13:40   来源:燕赵晚报

  2012年初,广州表示近期拟新建的20座人行天桥,平均投资接近1200万元。广州市建委日前回应“天价”天桥质疑,称拟建天桥平均投资为500余万元,投资缩水过半。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财政投资的项目,追加费用比较困难,所以上报时价格偏高。(6月6日《南方日报》)

  天桥预算天价,因为晒在舆论的风口浪尖,要价立时“腰斩”,令人咋舌。相关部门的解释也不是没有道理:比如发改委公布的是总投资,而建委公布的是建造费;另外,发改委的数字是“概算”,建委发布的数字是“估算”;加之“因为财政投资的项目一旦出现意外情况,追加费用比较困难,所以当初上报的时候就将投资往上浮了一些”。这一“上浮”差点就让上千万财政流失。

  解释未必是掩饰,掩饰也不等于有故事。但围绕“天价天桥”的质疑,仍有诸多面目不清的地方:一者,一份印发日期为2012年1月6日的广州市发改委给广州市城投集团的复函显示,从今年4月始,广州财政拟投4.47亿,建22座人行过街设施以及为BRT沿线24座人行天桥增建雨篷。然而在舆论热议之后,这份招标文件从网上神秘消失。二者,无论是当年的4.47亿,还是今日的“500余万元”,令人瞠目的弹性有怎样的支撑理由?如果就因为舆论压力而成本锐减,那么这个缩水的报价会不会还有讨价还价的空间?如果其他公共建设预算都遭遇此般压力,是不是财政就可能省下半年的开销?

  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契合程序正义的答案,那么,预算中的自由裁量权就会令人浮想联翩。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彭澎说得很直白,“漫天要价就地还钱,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如果现实真是如此,那么,是谁在漫天要价和压价?如果预算就是狮子大开口,预算约束在哪里、绩效审计是不是传说?如此漫天要价的预算一旦成为“潜规则”,谁给它们开罚单、怎样的罚则才算合适?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