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两会是观察中国的窗口,而两会新闻发布会,则是观察两会的一个窗口。
不存在问不倒的发言人;你可以指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方面会有新的进展;现在出了一些土地的群体性事件,就是忽略了农民的利益;官员要适应媒体时代,修养新闻观媒体观……3月2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赵启正直面热点话题,有解惑,有释疑,有澄清。归结起来,就是摊开两手的坦率。
某种意义上,发言人赵启正的坦率,可以视作我们的政府和国家,面对困难和问题时越来越坦率的一个缩影。一个突出的例证是,2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大气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工作,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把PM2.5监测纳入国标,与国际接轨。两会前公布这个标准,除了出于改善环境的目的之外,还有及时回应民意,听取意见的考量。据说,该意见实施后,将有2/3的城市环境不达标。其背后所折射的,就是政府直面问题的坦率、自信态度。
梳理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民生提速,回应的是“民生饥渴”;法制完善,坐实的是公民权利;高压反腐,夯实的是执政根基;推进改革,呈现的是一往无前的决心和勇气……点点滴滴的改变,无不来源于一是一二是二的坦率面对。
坦率,就是实事求是,就是不遮掩,不躲闪,不回避,就是敢于面对、勇于担当的自信。有困难,有问题,有坎坷,有阻碍,都不可怕。一个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坎”;一个家庭,也有米缸接续不上的时候。遑论政府的施政、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对治国理政而言,原有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难题又会“光临”;原来的阻碍搬开了,新的阻碍又会形成。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从来都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关键是面对困难和问题,要有坦率的态度、自信担当的精神。这是事业发展与进步的必然前提。
坦率,是一个态度,是一种精神,更是自信的源头、行动的前奏。或者也可以说,它就是行动的一部分。当前,于国内而言,控物价倍受关注,破垄断诉求升温,新老问题叠加,长短期矛盾交织,“深水区”的改革博弈正处于“白热化”。与此同时,国家环境和形势日趋复杂,不易控、不可测的风险因素日渐增多。正如英国《金融时报》所说,对于中国和中国政府,2012年将是“极其复杂、极具挑战性的一年”。这样一个关键节点,我国政府提出以“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为主要内容的“稳中求进”的目标,就是冷静观察、坦率面对前提下的主动出击,就是不当“鸵鸟”、不躲不闪的最好见证。
“中国未来走向如何?如何在当今世界发挥独特的影响力?”这是密切关注我国两会的资深中国问题专家、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负责人胡利奥?里奥斯思考的一个深远问题。也许,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赵启正回答记者提问时的坦率中显露端倪。(石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