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面对换届,一些领导干部有这样的心态:“新官不理旧账”,问题是前任的,解决好了是前任的政绩,解决不好是自己的问题,不如放到一边;“旧官一走了之”,反正要离职卸任,有矛盾能拖就拖,问题留给下任,自己“善始善终”。于是,问题“击鼓传花”,最终变成无头公案、“历史问题”。
不敢、不愿正视问题,不仅是在换届之际。一事当前,一些人的第一反应不是如何解决,而是怎样逃避,甚至是推脱、掩盖。然而,问题往往不会自生自灭,而且必然有躲不开、绕不过的,“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不愿正视、不敢直面,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让问题变成隐患,传来传去,终归会爆发。
问题是一面镜子,面对矛盾问题的所言所行所思,照出党员干部的能力水平和思想境界。遇矛盾绕着走、有问题避开行,是因为心中有顾虑、有杂念,所以不敢着手处理、放手解决。而顾虑、杂念,往往来自对个人得失的考量。正因此,愿不愿碰问题、敢不敢解扣子、善不善理矛盾,检验着领导干部的纯洁性。
更重要的是,正视和解决问题,鲜明体现党员干部的责任和担当。对工作负责、对事业负责,必然会正视问题、主动解决,并且能够不惧风险一抓到底。缺乏责任心和担当精神,才会对问题视而不见,能躲就躲、能拖就拖。从北京全力推进医疗改革“宁有微词,不要危机”,到深圳矢志社会管理创新直指“政社不分”,对问题的态度,决定着能否顺应人民期待,完成时代使命。
在一定意义上,工作就是解决问题。工作被动实际上是被问题牵着走,工作主动就是能够有预见性,把工作做在前头。工作做到家,问题才能得到解决;问题解决了,工作就顺势推进。比如,准确把握了文化方面“进出逆差”、“供需缺口”等问题,才能提出“两分法”的改革思路,促进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从这个意义上看,能不能直面问题,敢不敢解决矛盾,是党员干部纯洁性的试金石,它检验着我们的领导干部有没有担当责任的勇力,有没有做好工作的魄力,有没有服务人民的能力。
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作报告时,曾给学员于江题词:“碰了钉子时,就向钉子学习,问题就解决了。”的确,解决问题是个历练,碰到“钉子”,了解钉子的构造、存在的原因,找准拔钉子的着力点,这个过程,也就是一个积累经验、增长才干的过程。不能设想一个干部能在不经风雨、不处逆境、不解难题中得到全面提高。一门心思攻坚克难、心无旁骛解决问题,党员干部的能力就会得到提升,思想也会随之净化。
小平同志曾说: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的确,只有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才能博得更大发展空间。我们正处于深化改革的时期,只要是改革,就必然会涉及利益的调整,必然会有矛盾问题。直面矛盾、正视问题,可谓改革第一步,否则就不是用发展解决问题,而是“在问题上的发展”。对问题的态度,也就是对改革的态度。只有摒弃私心杂念,一心思改革、谋发展,才能不断破制约、解难题。而这也才是党员干部保持纯洁性的“时代要求”。(石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