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查出14万个评比表彰项目能否“抑浊扬清”

时间:2011-09-27 10:16   来源:人民网

  3年间,由中央纪委牵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参与,全国共清查出各种评比达标表彰项目148405个,保留了4218个项目,总撤销率达97.16%。也就是说,一度在全国搞得乌烟瘴气的各种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已被废止,而那些被瘴气遮蔽的清正之气得以再次拥有清洁环境。

  那些乌烟瘴气的评比达标表彰项目的蜂起,一为借机敛财而“使命动人”,一为政绩荣誉而劳民伤财。前者多为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协会等主办,披着的是崇高的“使命”,打着的是光明的旗号,喊着的是动人的口号,干着的是牟利的勾当,交钱就给荣誉,没有银子再强的实力也不能享誉。后者则多为一些政府部门等推行,为的是要获得某个荣誉,往脸上贴金,或争取一些款项,或成为任上的响当当政绩,把全民发动起来,花费大把公共财政资金也在所不惜。民力、财力浪费如斯,却不见这评比达标表彰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什么实质性的推动。

  从历史上看,各种评比达标表彰项目的沉浮非此一遭。总是在起而后禁、禁而又所起的循环之中。原因就在于上述这两大因子动力强劲。有此动因,一些人便会千方百计寻求禁令的突破,变换着名目、花样寻找生存的空间与土壤,这是一大教训。要想脱离这一沉浮循环的周期率,关键就在于“把好门”。此次规定对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的审批权限于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审批权限不得擅自下放或者变相下放。同时规定,未经批准不得冠以“中国”“中华”“全国”等字样。但是,如何严把这道闸门,显然并不简单,值得细加考量,用科学的制度、严密的法则方能守住。

  浊之既抑,并不意味着清之必扬。公权力能去浊气,能为清正之气不受污染干扰淹没而创造清洁环境,能为清正之气的扬溢开去而开辟道路,却不能解决这清正之气如何扬溢的问题。显然,这更多靠的是所保留的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本身,用其魅力、凝聚力、涵养力、影响力去扬溢清正之气。

  就此类活动而言,既是为社会各组织、各部门、各团体和个人进行评比达标表彰,就应当坚守正道,恪守正确的价值理念,就得具备相当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缺乏公平公正与公开,让人不信任,吸引不了多数人的参与,不能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起到积极的、向上的、正向的导向作用,显然就是不称职的。在这个意义上,规范评比达标表彰项目,还需要建立准入和退出这双重机制,才能保证这是一潭活水,保证清正之气扬溢,以有益于国家、社会和民众。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