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受访”是最鲜活的官场行为艺术

时间:2011-05-30 14:33   来源:中国网

  广东佛山负责土地征收的官员周建忠就违规征地问题接受电视媒体采访时戴口罩,并称其“有权不上镜”。据悉,佛山容桂违规征地近百亩,干部称征地有合法批文,村民被迫签“同意卖地”协议。事后,负责此事的周建忠一直回避记者采访。(5月29日《西安晚报》)

  从“臭不要脸”的雷语,到“口罩受访”的雷行,某些地方基层官场生态足见一斑。有才的网友赋词调侃,“五月南国柳似烟,乡梓父老不犁田。衙门诏令征吾地,泪把肥园换几钱。羞拿破布遮官面,半掩狰狞半露奸……”具体是非曲折自有司法费心,但官员对舆论监督的“权利意识”,恐怕只能算是公共社会的反讽,越是理直气壮,越是折射出公民权利的处境多艰。

  纠正网友的两个观点:一是很多人认为此官员“很不要脸”,事实恰恰相反,果真不计颜面,直接素颜上镜就是,何苦弄个口罩闷着?起码说明人家还是很爱惜自己的羽毛的——至少是表面上;二是不少人认为“官员无权不上镜”,这话理论上虽然可信,现实中却未必可行,比如“日记门”后,地方领导就群发短信,要求干部不得私自接受记者采访,再如“茅台事件”后,知情者对媒体更是退避三舍——官员当然早就摸着石头过了“无可奉告”时代,但内部版“封口令”显然比泛泛的公开要求凌厉得多。两害相权取其轻,游戏规则中的每个角色注定都很“乖巧”。

  戴口罩接受采访,此行为艺术传达了三个信号:一是征地事件是个“集体行为”,个人不想因此归罪,更不想言多必失误伤同僚;二是在活脱脱的利益博弈上,某些官与民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等平台上的角力,你质疑再多、法律功底再深厚,架不住不动声色的强制力出手;三是舆论监督是个橡皮筋,可软可强,力道其实并不取决于监督者,而在于被监督者的觉悟和心情,高兴时人家可以赏你个“庐山真面目”,不高兴时就“犹抱琵琶”、或者甩你个“闭门羹”,你又奈其若何?

  剪径强盗蒙面,官员上镜遮脸。口罩或者黑巾,千丝万缕关联。世情有时堪比小说,艳丽多姿,遐想连篇。土地上的命途多舛,根源在于这地太值钱,而买卖双方又不是处在一个自由开放的市场上,强买强卖屡见不鲜。党报提醒公权要倾听“沉默的声音”,这话当然也是说给“抢地”纷争中的“官方”听的(某种语境里说,还主要是说给他们听)——但问题是,其实民间的声音甚少是沉默的,相反,声音还很大,只是架不住权力的“技术屏蔽”。在不讲理、不论法的博弈里,“声音”是空气,“胳膊”才是硬道理。

  “口罩受访”是最鲜活的官场行为艺术。它宣告舆论监督与群众监督的失灵,它启示我们:法制或法治的力量,虽进步、却有限——起码力道尚未足以揭开口罩背后的那张“脸”。(邓海建)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