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2011年部门预算昨日公布,2011年度支出预算总计88176.44万元,“三公”支出预算暂未公布。
近日,科技部在中央部委中率先公开“三公”经费,虽说公布的数目不一定详细,但是有了新的开始。可是在此之后的审计却未公布“三公”支出预算,虽说是“暂未”,但为何要“暂”,还要“暂”多久。
“三公消费”是公务之需,并非是什么机密,用了多少就应公布多少,可是长期以来公众却不知开支是多少,由此引起各种猜测,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政府形象。
“三公”经费公布不公布效果有着明显的不同。向社会公布“三公”经费:一则从秘密变为公开,放在阳光下照晒,可以让无双数眼睛盯着,嘴就难张得大开,腿难迈得那么快,车想到处跑也没那么方便,多少会有些顾忌;二则从以往看,“三公”经费是个筐,公私不发,制度不分,不能做帐,不能报销的东西都往里装,“三公”经费“裸出”,要想从中作假难度增大,能迫使一些人“缩手缩脚”;三则能让公众评头论足,公款用得多,用的少,不得由有关部门说了算,公众的意见多少会带来一定的压力,另外,有了初一就有初二,谁的公费开支多,一目了然,迫使相关部门压缩行政费用。
从先前看,也有的部委公开过预算,可是此种公开非常勉强,不是想让人看,而是为公开而公开,如有的部委将“三公”混入于“其它支出”大项中,犹如“水中月镜中花”,“外行人看不懂,内行人搞不清”,越看越糊涂,怎么去分析,怎么去监督?就难免少数人说了算,花起公款大手大脚。当然,科技部公开“三公”也只是个大数字,具体那些开支合理,那些开支不合理,旁人也未必清楚,但是毕竟有个数在那?迈出第一步需要勇气和胆略,如果连第一步都迈不出,接受公众监督便无从谈起。
“审计是国家财产的看门狗。”要看好大家,首先要看好小家,看好自己。“三公”经费是最重要的审计项目,按说自身应该先公布,起示范作用,自已左搁右停,怎好要求人家公布,又怎好去审人家。何况科技部已经先走了一步,更应跟进,因而,审计署“暂未”公布“三公”经费,从那个角度来讲都说不过去,反而更让人浮想联翩,引来众多的猜测。(罗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