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刚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时,一位前辈给我们分享社会经验时说,以后自己的朋友中起码不能缺两种人,一个是医生,一个是校长。人总得生病,医院里没个熟人,挂个号都麻烦,没个关系,甚至连手术台都不敢上。手机里也不能缺个当校长的,尤其是中小学校长,现在孩子上个学多麻烦啊,不是有钱就可以的,找到关系才能有资格去送钱。关系网里有医生和校长,这是在大城市生活不至于灰头土脸的“最低保障”了。
当时听了前辈的话,颇不以为然。我做一个遵纪守法的良民,不偷不抢不靠政府,怎么就过不下去了?后来,在大城市生活了这么多年,觉得那位前辈还真是经验之谈,一点儿没有夸张。在这个关系社会中,手机里没点儿关系,办事不找找关系,还真是常常人在冏途。
关系和人情其实挺累人,是一种重负,人情是要还的,可现实逼着你进入这张关系网之中,并厚着脸皮去经营和构建自己的关系人脉,你成为别人的关系,再去把别人当关系。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好像没有谁可以牛气到任何时候都不找任何关系。
手机里没一个黄牛党的电话,过年回家买票心里就没底。不认识一个医生,都不敢生病。上学前班和幼儿园要找关系,否则找各种理由让你报不上名;光认识小学校长还不顶事,你还得认识初中的校长、高中的校长或者校长他妈,否则想让孩子上个好学校会很难。
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到最后进坟墓,似乎每个环节都得有关系,办出生证,进医院,找个负责任的、不呵斥产妇的大夫,找个安逸的产房,上学,找工作,晋升,病了找张病床,老了能够进养老院……虽然“死”不必找关系,但要安葬,还得找关系,费用能不能别那么高,火葬时能不能别让等那么久,能不能弄个经济适用墓。唉,多累啊。
多累也得承受。一个朋友,曾经尝试啥关系也不找,靠规定去给孩子找学校,结果让他很崩溃,最后还是找了关系。还真别觉得是夸张和渲染,前段时间我一直被航班取消和延误所困扰,航班再度延误时,我问空姐可有起飞时间,空姐说,如果你在塔台那边有关系、有认识的人的话,求你打个电话,我们就可以提前起飞了。把这段经历发到网上后,有业内人士说这是潜规则。
当然,说“不找关系办不成事”那是夸张了,可能多数人办事并没有找关系,啥关系也没找最后也办成事了。可办事总那么坎坷,守规矩总觉得很弱势,想着自己没关系而别人在找关系,总觉得无比焦虑,总担心自己不找关系就会被挤下、就办不成、就会误了孩子。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和囚徒困境,一方面人们痛恨关系,一方面遇事时又总首先去找关系,依靠规则之外的力量去避免交易成本,导致关系越来越凌驾于规则之上。
我们手机中到底有多少关系才能免于焦虑呢?人人事事按规则办事,才能让人有稳定的利益预期,也才能让人安心去排队。在中国办事,排队的人常焦躁,并且排的队常失序,关键就是排队的人心中充满不安,担心有人在暗里插队。关系和人情关系,不仅没有增进人们之间的情感,甚至是一种异化,当人们交朋友附加了太多“办事时找关系”的功利目的时,人际关系能好到哪里去呢?因为人情在“利用”中被消费和透支了。当手机列表中的号码只是“有事相求”才拔时,“人情”所对应的就是“还”,而没有了真正的情谊了。
其实,手机中的“关系”越多,会越累越焦虑,因为你也会成为这个关系网中的一个支点,用了别人的关系总要还的,关系其实不断提高着人际和社会的交易成本。不过在一个缺乏规则的语境中,用关系又是能上瘾的,欲罢不能,人们都在被动卷入这个关系网中然后主动地去运作关系。(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