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古早味”

时间:2013-06-13 14:12   来源:人民日报

  逛台湾夜市,会看到不少招牌上标着“古早味”。“古早”是闽南话,就是古旧、有年头的意思。新东西层出不穷的当下,这个词击中了我们心底的柔软之处。古早是不变,是货真价实,是祖传秘法,是妈妈的味道。 

  正在上映的香港电视剧里,主人公经常会提起“古法蒸鱼”,一副馋涎欲滴的样子。“古”在中国冠绝天下的饮食文化中,代表了传承和高度。这一两年,香港新闻不断爆出老食肆因店租高涨被迫关门的消息,社会总是一片叹惋之声,食客抢在关门之前大排长队一尝真味,要抓住“记忆的尾巴”。 

  小小的香港,至少有上百家经营数十年的老食肆,有些名声在外越做越大,比如“镛记”,更多的只是不起眼的小店,在小圈子内口口相传,却各有秘招,且谨守物美价廉原则,宁可关张也不愿因店租高涨、食材与人才短缺而砸了招牌。 

  其实,不只是食物有“古早味”。生活中的衣住行,都在求新求异的同时,试图挽留一些不变的东西。澳门的历史文化城区,一座座一两百年历史的教堂、庙宇、音乐厅、旧市政厅、民宅,最大限度地维持着原有外观,但人们还在里面祷告、听交响乐、购物、吃饭、居住。在这里,老建筑依然有尊严地“活”着,历史因生活而有了体温,生活因历史而有了厚度。 

  笔者进过澳门的一家茶叶铺,褪漆的木头架上摆着一个个褪漆的铁皮茶叶盒,茶香浓郁,颜色沧桑,一问主人,这店已经开了80年;台湾高雄的一家熟食店,墙上挂着巨幅黑白照片中,一个小孩从桌子后探出脑袋偷看,就是如今已年过半百的店主人。一家店,传自父辈,四五十年来生意兴隆,却不想着扩张开连锁,仍是小小两间,只用亲手挑的肉,自己种的葱,几十年味道不变,人情也不变。台湾的传统市场,几十年如一的南北货,各种祖传秘方中草药,忠实顾客永不减少。 

  社会在前进,旧的东西总是不停退场。但这里似乎有个轮回,人们急急抛掉老东西之后,蓦然回首,才发觉“古早”的可贵。大陆很多城市有过这种悔不当初,在老建筑迅速减少的同时,城市线条变得日益生硬。有钱难买早知道,不过时下港澳台的做法,还是值得借鉴,相信会有裨益。(王平)

编辑:张御舲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