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就是事故 不能“妙笔生花”

时间:2013-02-05 14:41   来源:西安晚报

  河南连霍高速义昌大桥爆炸垮塌事故发生后,大河网2月1日刊发的一篇救援报道,引发舆论强烈质疑。有网友指出,这篇1300余字的报道,“提到16位省市领导的重视,1134字表扬河南省委省政府如何辛苦工作,没出现一次伤亡人员或家属名字,没家属一滴眼泪……”(2月4日《新京报》)

  死难者将按同一标准赔偿,这是这起垮桥事故的最新进展。而此前,有媒体援引死者家属的话称:有现场工作人员告知,城市户口能赔40多万元,农村户口的最多赔18万元。所以这则“同命同价”的新闻及时回应质疑,成了当日关注的焦点。是的,一场灾难性事故发生之后,公众最为关注的是救援、真相、赔偿与问责等信息。媒体报道这些信息,既是满足公众知情权,也是为实现舆论监督。此即为“按新闻规律办事”。

  事故发生后,领导是否重视,应该用事实说话。“迅速、立即、有序、精干”,没有具体细节、没有实际行动,使用再多的形容词,也很难有说服力。政府救援本是集体行为,按排名点出领导姓名,大可不必。过多强调领导重视,不仅是灌水跑题、喧宾夺主,也会使新闻失去表达效率。将事故救援全写成“表扬稿”,既违背了新闻规律,更会引发公众的反感。

  新闻有新闻的规律,宣传有宣传的技巧。就政府新闻而言,媒体需要的是最新的时政事件、鲜活的官场语言、有力的政府举措;在写作方式上,新闻应该客观、简洁,没有空话套话。媒体报道不顾新闻规律,无疑会削弱自身反映现实、监督社会的能力。事故就是事故,就算写成了“花”,也不能掩盖事故背后的问题。

  有网友称,“中央要求新闻媒体少官话,要说人话接地气,这个报道离这个差距有点远”。是的,改文风的关键是要说人话接地气。就垮桥事故而言,首先要还原事故的真相,此为“贴近实际”;要跟踪救援与赔偿情况,此为“贴近生活”;要持续施压、及时报道问责内容,此为“贴近群众”。不想群众之所想,不急群众之所急,这样的媒体很容易“空谈误国”。

  去年底,中宣部发出《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改进文风的意见》。随即,各大媒体纷纷发表评论表态,掀起了改进文风的高潮。知易行难。需要指出的是,媒体报道不仅仅包括标题、稿件内容、版面编排,更包括报道所选取的事实等。倘若只在标题措辞或文章长短上做文章,内容还是一如既往,报道思维还是一成不变,并不能实现媒体文风的真正改进。(刘义昆)

编辑:扶海涛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