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国人自认“大材小用”是个啥命题

时间:2012-12-17 14:43   来源:山西晚报

  加拿大一项全球民调显示:觉得被大材小用的人比例最高的国家是中国,高达84%。(12月16日央广)

  何谓大材小用?就是自认能做更大、更多、更重要的事,实际却只能做一些鸡毛蒜皮、不轻不重的琐细小事。84%的人觉得自己憋屈地被“小用”了,总还是能说明一些问题的。

  它可能是社会环境问题?权力、金钱、关系,在社会用人制度中充当了太大的作用,使得无背景的“屌丝”很难进入升迁的通道,考公务员有人舞弊,应聘跳槽有萝卜招聘,升级涨工资得打招呼,人家有的是背景,咱有的只是背影。用专家的话说,社会阶层“板结化”,不按能力匹配资源,有钱的后代还有钱,打工的后代还打工,大家难免都有怀才不遇的怨气?

  它可能是国人心理问题?浮躁的时代,大家容易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对于自己的工作,七个不服八个不愿,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不安于踏踏实实做一点具体的事儿。抱怨,成为现实的习惯,不见得有被大用的能力,却不影响无休止的牢骚和指手画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或许针对的就是这种心理。

  它可能是教育制度问题?我们的教育,沦为发学位证的游戏,不关注心灵,很多课程设置严重滞后,不直面现实,不教人本事,自娱自乐,僵化却难以易改。这样的应试教育,容易把学子搞得夸夸其谈,不踏实、不务实,好逸恶劳贪图虚名,很多学者不愿“板凳一坐十年冷”,上蹿下跳总想做些“吃天”的空洞题目,正是这种心态的表象。大众化教育,不关注大众化心灵。

  它可能是企业文化问题?中国很多企业的管理文化是很粗放的,很多工作是计划管理思维,自上而下的强制安排,岗位数年不变,重复性简单劳动。不太关注员工的创造力和成长性,很少为职员创造空间,让其以自主意识,挑战工作的多样性,训练并充分发挥个人技能,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个人不断成长,岗位不断提升,小才变大才,大才有大用。这种粗放的企业文化,也是扼杀劳动力创造性的根源之一。

  或许有人说,这只是国外一个调查,没什么权威性,但我以为,这背后隐藏着一个国人创造力是否充分释放、生产力是否最大激活的重要命题。国民心态、社会关系、教育水平、企业管理,无不是此命题的变量之一,否则无法解释:为什么感觉自己大材小用的都是中国、土耳其、希腊这些经济社会水平不太高的国家,而感觉比较弱的则是西北欧的卢森堡、丹麦、比利时这些经济水平偏高的国家?充分挖掘潜能,甚至让个人觉得“小材大用”比例最高的国家,排在前三位的为什么恰恰是意大利、日本和智利这样的发达国家?“大材小用”未能充分释放社会成员的劳动创造性,究竟是经济水平不高的结果,还是发展水平不高的原因?84%国人的感觉,即便只是一个假想命题,也请慎重掂量。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