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楼打包申遗 为涨价找个借口?

时间:2012-11-07 13:42   来源:检察日报

  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最近传出计划集体“打包”申遗的消息引发各方关注。有关文保专家指出,十大名楼许多都是现代新修的,有好多连文保单位都不是,属于“假古董”(11月5日《北京晨报》)。

  所谓“十大历史文化名楼”,多因文人骚客留下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名句名篇而享有盛名。可惜,在历史上数次大规模的人为破坏之后,如今仍然得到相对完好保存的名楼已经屈指可数。除岳阳楼、天一阁等少数楼阁属于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之外,其他大多数都属现代新修的“假古董”,其中有些还仿得特别烂,连修旧如旧都做不到,电梯等现代元素突兀加入,破坏了名楼文化内涵的传承延续。

  “除了名字是老的,其他都是新的”的所谓名楼,打着历史文化名楼的名义,作为旅游景点骗骗游客也便罢了,居然还会想到要去申遗,这就好比一个现代仿制的工艺品,居然要当做真文物去高价拍卖,更像是不靠谱的瞎胡闹。那些属于国家文保单位的名楼分别申遗也许还有戏,将包括大量赝品仿品工艺品在内的仅剩名字的“名楼”整体打包申遗,基本上绝无成功的可能。因为在世界文化遗产的认定标准中,“原真性”是最核心也是最基本的遗产要素。

  更何况,要想申遗成功除了东西好之外,还需要巨额的申遗开支。明明没有成功可能的事情,却要花费大量金钱去做,这个钱究竟值不值得花?巨额申遗经费是由风景区自己掏腰包,还是又要找纳税人报销?对此,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楼保护专业委员会会长邹律资解释说,当前名楼联合申遗,需要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因为申遗所需经费是个人与协会无法承受的。“联合申遗”工作之所以暂缓,就是要等待名楼所在的各地政府达成共识。

  看吧,虽然名楼门票收入不菲,但是名楼打包申遗还是得纳税人掏钱。这也就难怪明显没有成功可能的申遗行动,居然能够毫无自知之明地准备启动——根本的原因即在于:反正不要各名楼自己掏钱,都是地方政府找纳税人开支,能够免费去试为什么不试?即使申遗成功率为零,反正不用自己掏腰包,又有什么关系呢?更何况,十大名楼打包申遗本身就是一种炒作,“假古董”也搞的和真的一样,对“不明真相”的旅游者自然更具有迷惑性与诱惑力。

  有网友表示,“不反感申遗,更多担心的是申遗涨价的意图”。的确,申遗成功后大幅涨价,早已成为一种惯例,免费西湖只是绝对的例外;不过,因为名楼打包申遗成功可能性几乎为零,名楼也许并不指望等待申遗成功之后涨价,但不排除打包申遗动作本身就成为一个集体涨价的借口。相比那些默默无闻却历史久远的真楼阁,这些名气很大却属蹩脚新建的“假古董”,已经卖出了天价的门票,由纳税人出钱进行的申遗炒作,自然更有利于提高门票收入。

  所谓“保护和挖掘名楼文化,实现名楼的文化传承”,根本没必要浪费那么多钱去申遗打水漂;如果不是别有用心另有企图,连国家文保单位都不是,又如何能成世界文化遗产?用纳税人的钱去申遗炒作,然后再涨纳税人的门票价格,忽悠更多纳税人来欣赏“假古董”,这或许才是名楼打包申遗的“醉翁之意”。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