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后的地铁口碑

时间:2012-10-31 14:04   来源:羊城晚报

  不敢下结论说广州的地铁故障率比较高。但在广州看新闻,不时总有地铁又在啥地方出现延误了,被网友或乘客吐槽的新闻。

  我相信地铁管理方对故障频出也很纠结,出毛病并非自己所想;其实管理目标之一就是要避免故障,但故障还是不断地来。更委屈的是,每次故障的原因都不是人为的,而且,故障常出常新,没有重复着来,很有些“非战之罪”的样子。

  作为服务单位而且是窗口单位,出故障耽误乘客出行,导致人家工作生活不便,被吐槽是必然的。事实上,哪怕你的“状况”花样百出,原因“千奇百怪”,但对于乘客的感受都只有一个———那就是耽误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是最通情达理的人,嘟囔几句表示不满也在所难免。何况,地铁方面一般对故障之后所下的工夫,通常不会做到人客的心坎上去,自然就被喷得“一面屁”、骂得“周身蚁”……

  其实,地铁要面对和满足千千万万人的交通需求,在这个环境里,人的权益意识是最为强烈的,对于提供服务的一方,人们的权利要求边界,往往也是最为苛求的。地铁方面如若希望改善舆论环境,满足人们的苛刻需求的办法并不多:要么,绝对不出故障,绝对不耽误服务对象的时间。这是一种管理的境界,圆满地按照服务契约运行,不出任何纰漏。其次就是建立一种“容错”的机制,这种机制就是众所期待的“事后服务”。

  所谓“事后服务”,讲到底只有两条:一条是“讲清楚”,另一条是“做到家”。常看到的新闻是地铁方一个劲地道歉,从未能很有说服力地讲明原因。说实话,地铁出了那么多次的事故,哪有一次把事故调查报告详详细细通俗易懂地向公众说明过一次呢?不错,有时地铁负责人也曾“作秀”似地道歉了,也在某些公告中轻描淡写地用几个晦涩的技术字眼“很专业”地解释过了,但人们并不领情,没觉得有什么诚意。所以说“讲清楚”要贯穿在整个事件的最后。至于说“做到家”,那就是执行“应急”预案时人性化一点,工作人员在紧张的情况下人性化一点。我们承认,在地铁环境中,人群紧张拥挤在所不免。但在讲明原因的情况下,人们的困惑一定减少,更容易配合。人是智慧的生物,也不能像鸭子似的驱赶……总之,要站在乘客立场上设计应急的预案,而不光站在地铁“管好”乘客的立场上来实行分流,真心实意地把歉意融入到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肢体语言当中。

  地铁是一套整合各种元素的运行系统,不出错是不可能的;但它出错之后还能保持自己的口碑,也不是不可能的。我们期盼着!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