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上项目,让人有尊严地养老

时间:2012-10-15 13:46   来源:法制日报

  全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总结表彰大会10月1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讲话。温总理强调,真正实现全体人民“老有所养”目标,要走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政府宁肯少上几个项目,也要确保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投入(10月14日《重庆商报》)。

  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78亿,约占总人口的13.26%,老龄化社会势不可挡。实现老有所养不仅关乎国民的晚年尊严,关乎社会的发展旨归,也关乎国家的良心指数。有识之士惊呼,如果不着力进行前瞻性的制度设计,养老难必将继上学难、看病难之后又一沉重的社会难题。

  近年来,国家正在致力于不断提高国民养老保障,其原则是“建制度、保基本、扶贫弱”。截至今年9月底,我国养老保险的覆盖人数已经超过7亿人,各级财政3年来共拨付两项养老保险补助资金超过1700亿元。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还应该看到三重断裂:一是养老金存在多轨制,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与公务员退休金差距明显;二是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和养老金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比如,前不久有媒体报道,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农民黄大爷的老伴17年前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现在一个月才能领养老金两元;三是养老金确有缺口。前不久,全国社保基金理事长戴相龙就坦承了这一事实。

  如果说改变养老金多轨制,需要制度的不断推进,那么弥补养老金缺口、提高国民的养老保障水平,就需要财政加大对养老金的投入。而温总理明确表示,“政府宁肯少上几个项目,也要确保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投入”,这既可看出政府加大养老金投入的决心和努力,彰显了财政的品质,也表明只要少上几个项目,就能够节省不菲的资金,如果用来投入到养老金上,势必能够增强国民的养老尊严感。

  事实上,“政府宁肯少上项目,也要确保对养老投入”并非首次提出,在去年6月的全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部署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经验交流会议上,温总理就明确持此观点。一再强调宁肯少上项目也要确保养老投入,释放了深刻的执政思路和朴素的民本思维。应该说,上项目不是坏事,不少项目的落脚点是改善城市形象,改善老百姓的生活环境,但上项目与养老相比,孰轻孰重,一目了然。保障国民的养老权益,确保国民体面养老,让每一位老人都有尊严地老去,这远远比上项目重要。

  少上项目,也要确保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投入,是一个具有可推广的善政逻辑。调查显示,我国养老机构床位总数仅占全国老年人口的1.6%,不仅低于发达国家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至3%的水平。另有调查显示,在一些地方,老年人要进公办养老院,“至少要等十年”。很显然,少上项目的钱,不仅可用来加大对社会养老制度的投入,还可以对民间力量的支持,鼓励民间兴办养老院。更进一步说,要快速改变目前的养老窘况,不仅应该少上项目,相关部门也应该在“三公”上少花点钱,此外,还可提高央企上缴的红利,用来缓释国家养老难题。

  有人说,“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标志着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对待工人农民的态度,则可考验这个民族的良心。”其实,对待老人的态度,更能标志民族的文明和良心。破解养老难题,要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发挥好家庭和社会慈善在养老保障方面的作用,政府也应该扮演“孝子”的角色,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多一些制度性的人文关怀财力投入。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