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有多种黄金周

时间:2012-10-11 11:11   来源:法制日报

  有报道10月10日披露,刚刚过去的黄金周使全国游客挤成了“一锅粥”,部分景区的游客接待量最多时超过最佳接待量的十几倍。针对以上情况,全国假日办建议加快带薪休假制度落实,在不增加原有法定节假日的前提下,对五一假期进行调整并适度延长,形成多个假期窗口期。但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全国假日办否认以上说法,称未就五一假期调整发表意见。

  中国的黄金周假期制度始于1999年,2008年在争议中取消了五一黄金周。由于今年十一黄金周变成了“黄金粥”,因而很多学者和公众建议恢复五一黄金周以“泄洪”。尽管全国假日办否认有关说法,但并不妨碍公众对现行假期制度表达不同意见。

  在笔者看来,现行假期制度到了该调整的时候了。首先,公众的休假权没有得到应有保障。之前,取消五一黄金周的主要用意是推行带薪休假制度。然而,2008年实施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并没有得到很好落实。有调查显示,不足三成人能享受带薪休年假,超过四成人对自己休假状况感到不满或无奈。

  尽管带薪休假是好制度,但在我国全面落实有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虽然目前公众假日、休息日等休息时间共115天,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有调查显示,中国企业员工只有21天带薪假期,在全球排行倒数第一。可见,在推行带薪休假制度同时,还需要多个公共假期窗口(如延长五一假期)以保障休假权。

  其次,景区、道路、休闲设施等公共资源与目前的假期制度不相适应。取消五一黄金周之后,探亲、旅游等多重压力集中在十一黄金周期间,结果只能是道路堵、景区堵甚至上厕所都堵。在带薪休假制度没有完全落实之前,如果不能多几个假期窗口期来“泄洪”,不仅公众的休假质量打了折扣,景区等资源也无法承受。

  再次,从经济角度看,整个休闲产业对GDP创造的贡献大概在三分之一左右。在全球经济前景不明朗、中国经济进入低增长时代的情况下,通过改革假期制度可促进休闲产业发展以拉动内需。而且,随着居民收入增长以及生活观念的改变,公众有休闲的意愿也有消费的能力,但缺少消费的时间,即假期。

  因此,改革假期制度很有必要,延长五一假期也值得考虑。笔者以为,如果进行新一轮假期制度改革,当以公民权利和现实国情为核心。

  公民权利至少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假期制度的设计,公众要有充分的参与权和表达权,即把假日制度改革的权利真正交给公众,而不能是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主导改革——回顾取消五一黄金周的整个过程,尽管也征求过社会意见,但坦率地说,是以学术意见和行政意见为主。

  二是改革假期制度的最终目的是保障公众休假权。公众的休假权保障涉及多个方面,比如,休闲价格要合理,资源配置要合理,公共服务要配套等等。换言之,不能仅仅在时间上做文章,而应该制定完整的公民休假权保障体系。

  而且,改革假期制度要充分考虑到现实国情。比如,我们的旅游资源、道路资源尽管在不断增加,但供需矛盾很突出,因而,假期制度改革要考虑到公共资源承受力。比如,要考虑到休假制度落实过程很漫长这一国情。再如,要考虑到国人的亲情因素,国家的经济现状。

  为什么公众要扎堆出游、扎堆消费?一个重要原因是亲情因素。因为只有在公共假期才能全家出游。即使带薪休假全面落实,由于家庭成员在不同单位,能否实现全家一起休闲还是一个未知数。从这个角度说,带薪休假与黄金周都应该推行。中国应该有多种黄金周,如休假黄金周、经济黄金周等。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