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入住城中村可以是件正常事

时间:2012-09-27 11:11   来源:羊城晚报

  大学生住城中村,这其实早就是寻常事。笔者的家,正好离一个小型城中村一步之遥,而这个城中村,正好又与某高校相邻。据我所见,大学生成了这个城中村的经济支柱,保守估计,在这个村里租住的大学生人数应该数以千计。这大约也是各大学周边城中村的普遍现象。

  可见,大学生住城中村不是新闻,真正的新闻是大学生有组织地进驻城中村,这事发生在深圳大学,目前深大共有约4000名学生住在校外,主要原因是学校发展过快,校内学生宿舍不够住,所以深大与邻近城中村合作,建楼或将楼改造成学生公寓,城中村将建筑整体出租,学校代收租金,微利运作。深大虽然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了学生的住宿,但也滋生了不少新问题,如过于拥挤、不够安全、不够安静、上课和去图书馆不方便等。学生对此很有怨言,而校方也颇有苦衷,学校每年拿出上千万元专门用于补贴校外学生的住宿费。(昨日《羊城晚报》)

  这看起来有些奇怪,这边厢许多大学生不愿意住学校,自己花钱住城中村,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风气;那边厢学校组织学生住城中村,学生却住得满腹怨气。问题的关键在于,花钱租住城中村的学生,是一种自由选择,在做出选择之前,自然对城中村的各种利弊了然于胸,经过权衡才入住。而深圳大学的这些同学,想必入校之前对大学生宿舍已经有了“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期待,而城中村的宿舍显然不是“应该这个样子的”。各种不满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那么大学生究竟应该住在哪里呢?大多数人在心理上都习惯大学生住在校园中,这其实是传统办学模式所产生的思维。一些高校在计划经济时期,获得了足够多的供学生住宿的资源。而学生住在校内,满足了校方管理的需要,更是家长期待的。但像深圳大学这样的学校,资源严重短缺,该如何为继呢?表面看起来,向政府申请资源,比如说要钱要地,将学生搬回校内,或建公寓单独居住,是万全之策。但这并不是一个好思路。历史上的高校,办成了大而全的小社会,现在积重难返,改革起来困难重重,成为诸多高校沉重的负担。这种思路已被证明不符合办学规律。

  从为数众多的大学生自愿外出租房居住的现实来看,大学生居住城中村,并不是件大不了的事。从法律上来讲,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能够进行自我管理,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学生住在校外,固然“出事”的几率会大一些,但又何尝不是对学生的一种锻炼呢?

  其实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讲,最好的选择是自由选择,但前提条件是信息公开。对深圳大学而言,应该将住宿条件通过各种途径做最充分的信息公开,让考生在填报志愿之前,就将住宿条件作为是否报考该校的一个因素来考虑,在这种情况下报考并最终就读于深大的学生,想必就不会对现有的住宿条件有太多的抱怨,因为这是他自己的选择。

  这还不应该是最终的结果。我想理想的局面是更为充分的自由选择和更深入的社会化,也就是说,大学生的住宿最终要由他们自己通过市场来解决。大学的后勤社会化程度越高,就越有精力干自己应该干的事情,这是世界各国大学共同的经验。当然,这样做会产生一系列新的问题,比如增加学生的经济负担。不过正确的大方向下,届时这些问题也是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解决的。(周云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