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神医”纵横江湖。最近,一种“拍打拉筋”术在电视和网络上广为流传,据推广人萧宏慈介绍,该术有“防治肿瘤,包治百病”之功效。当这名不具备医师资格的“神医”通过办培训班、体验营、出书等途径赚得盆满钵满时,不少患者花费巨大、却不见疗效,开始质疑其“神功”。
从 “绿豆神医”张悟本、“神仙道长”李一,到生吃泥鳅的“健康教母”马悦凌,再到如今这位“拍打拉筋”的萧宏慈,一起又一起的“神医”事件隔三差五出现,其发生、发展、高潮、受质疑、被调查的过程都十分相似。为何一个个“神医”能如此容易地聚集起一大批拥趸,让人甘心情愿大把掏钱接受“治疗”呢?
公众基本科学素养还不高是重要原因之一。据中国科协发布的《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达到了3.27%,比2005年的1.60%提高了1.67个百分点;但是,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仅相当于加拿大、欧盟等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公民在 “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调查还显示,我国公众对医学与健康类信息最为关注,获得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电视。但一些电视节目为博“眼球”,对那些“神医学说”未经权威审核就播出,以讹传讹。
提高公众科学素养,需要正视我国科普工作中存在的“软肋”。目前,我国高水平专业科普人才仍缺乏,科技人员做科普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优秀科普作品少,以致于“伪科学”读本时现图书市场。而且,科技团体和专业人士普遍对科学热点问题反应不够快。诸如“三聚氰胺”、“抢盐风波”、“食品添加剂”等事件形成社会热点后,大多由公众自发掀起科普热潮,而相关专家学者的科学解答与专业科普工作显得滞后。此外,我国有许多科技团体和科普基础设施,但它们往往隶属不同部门和单位,使得优质科普资源开发与整合水平不高,缺少跨专业、多领域联合活动,科普的社会辐射能力尚待提高。
由“神医”层出不穷也可以看出,公众对中医类的健康养生信息尤为关注和渴求。随着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增强,中医热兴起,中医药科普保健市场也变得繁荣。倘若公众在“正规渠道”得不到充分的信息与指导,那些“旁门左道”便趁虚而入了。眼下,瞄准这一市场的不仅有“神医”,还有荧屏上的各种中医保健以及食疗养生节目,相关的书籍更是层出不穷,炙手可热。没有专业知识的人在电视上大谈中医药保健养生,没有中医师资格、没有临床经验的人员到处讲授所谓治病“秘方”。所以,中医药知识科普应成为当前科普工作的重要内容。相关部门需组建起专门的中医科普工作者队伍,就百姓关心的保健养生问题,通过撰写科普文章、亮相屏幕网络、进入社区宣讲等方式,普及中医药知识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那些“伪中医”、“伪科学”出现时,专家们需及时驳斥与澄清,提醒人们勿上当受骗,指导人们建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也为中医走向世界营造“洁净”环境。
[责任编辑:张洁]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