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是“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新华社当天的一篇报道援引了两组数据:2003年《婚姻登记条例》废止“强制婚检”规定之后,全国婚检率在近十年间严重下滑,2011年全国平均婚检率仍只有41%;与此同时,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上升,已经从2003年的129.8/万升至2011年的153.23/万。
两组数据一降一升,很容易让人将取消“强制婚检”视为出生缺陷率上升的罪魁。学界比较普遍的看法是,目前暂无研究数据确证这种“联想”,但婚检是预防先天性疾病的一道重要防线,婚检率下降不利于出生缺陷的预防是毫无疑问的。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80万到100万新生缺陷儿降生,这不仅给相关家庭带来巨大不幸,也造成严重的社会负担。要想从防范出生缺陷的角度提升人口素质,遏制婚检率严重下滑的势头势在必行。不过,以行政手段回复“强制婚检”无疑是走回头路,相较而言,以“公益婚检”强化优生意识的新探索,或许值得一试。
十年前取消“强制婚检”,与监管混乱、个人隐私争议、乱收费等问题密切相关,但很多人误以为取消“强制婚检”意味着婚检的必要性被否定了,甚至有不少地方的婚检率直接“归零”。随后开始普及的“自愿婚检”虽然基本免费,但由于社会对婚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婚检率一直在低位徘徊。
有鉴于此,“公益婚检”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有益尝试。何谓“公益婚检”?简单来说,就是在去除婚检的行政强制色彩的前提下,通过优化流程、优化服务的方式,提升婚检的便捷性,吸引更多适婚人群主动选择婚检。“公益婚检”兼具“强制婚检”和“免费婚检”的优势,同时又以高度的组织性改造了“强制婚检”取消之后的随意性,最终有助于让婚检回归为一种公益性的公共服务。
提升人口素质,婚检这道防线不能失守,但处于争议之中的婚检必须转变思路。回归公益属性和服务本位的“公益婚检”,或许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