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江苏苏州金鸡湖畔的高楼“东方之门”引起热议。有网友称“东方之门”的造型像一条秋裤或者低腰牛仔裤,“从那底下走过估计和钻别人裤裆的感觉差不多?”“‘低腰牛仔裤’,是代表江南的文化性格吗?”也有网友表示,有了“东方之门”,北京的央视新大楼不再寂寞。到底是曲高和寡还是大众的审美观被“下半身”思维浸淫?
近些年,城市建筑遭调侃已不新鲜。央视的“大裤衩”及伴楼曾被认为“有性暗示”,郑州地标性建筑“中原福塔”广场前用来展示孝道文化的雕像《小猪给妈妈捶背》的动作被指太过“流氓”,与色情玩具无异,城管部门叫冤不迭。除此,一些网友还推出了《中国各个大学的雷人雕塑》,其中,西北政法大学的一雕像被解读为“二奶要报仇”,华中科技大学的建校纪念碑被寓意为“读四年大学顶个球用”。
没有底蕴,也就没有底线。近年来,不少城市纷纷仓促上马城市建设项目,大手笔大拆大建。一些设计师在行政压力和利益诱惑下,刻意迎合投资方和业主的要求而“委屈”了艺术,垒出了一座座烧钱又造型怪异的四不像。如今,沾满“口水”的建筑,有的在继续“服役”,有的如烟台开发区被调侃为“扯蛋”的雕塑已迫于压力拆除。一拆一建,纳税人的钱已经在残砖烂瓦中打了水漂。
实际上,我们所熟知的如上海东方之珠、广州小蛮腰,国家大剧院、上海世博中国馆等也一度陷于“流言蜚语”的包围中,而现在,这些建筑也日渐为公众所接受,且“越看越好看”。对此,上海世博中国馆总设计师何镜堂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而且任何一个标志性建筑肯定会有争议!”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多元文化的喧嚣中,网友可以发挥无限想像力,对传统文化进行解构,恶搞出“杜甫很忙”,也可以围绕着包大人的“黑”,创造出一系列的段子。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城市标志性建筑在网友群策群力的解读下,“横看成岭侧成峰”也就不足为奇了。
据了解,苏州“东方之门”这种门式建筑形象,灵感来源于道统的花瓶门与城门的巧妙结合,并透过简洁的几何曲线生动地表现出来,整体风格与苏州这个历史文化古城相协调,与古典园林的黛瓦白墙相呼应。然而,在网友的笑谈中,这个“东方之门”的影子却投射成了人的胯部,成了临湖而立的裤裆,这也让主管部门哭笑不得。
相比于那些舍弃了地域特色、耗资数亿元做旧复古、粗糙仿制的“千城一面,万栋同根”,这些烧钱又造型怪异的四不像建筑算是另一个极端;相对于那些急功近利,“方案评审走过场”的拍板者,参与围观、恶搞、低俗解读乃至搅浑一池春水的网友们也应该自重、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