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评级劳心费力又不讨好,何苦?

时间:2012-08-28 15:05   来源:中国青年报

  据新华社报道,随着2011年卫生部重启医院等级评审,各地三级医院陡增。然而,近日卫生部宣布,2011年后新增的240多家三级医院无效,已发给证书和等级标志的,要立即收回。此举将“要不要开展医院评级”、“如何开展评级”等问题推向舆论热点。

  卫生部称,一些地方并没有按“新国标”审批,或者标准执行不严,导致突击评上三级的一批医院不合格。这其实可以预见:由于晋级可以得到增加就诊人数、提高收费标准、优先获得财政支持等诸多好处,各医院自然会奋勇争先,以致出现“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局面。

  医院一方面努力增加设备、扩大规模,改善医疗条件,另一方面大多对评审人员“下功夫”。有些医院会把主攻方向放在评审人员身上,毕竟“三级”不“三级”,人家说了算。于是,就出现了评审人员考察期间,警车为其开道的高规格待遇。在“盛情隆意”面前,评审人员把不住,评审难免就沦为交易。

  评审的异化,让人对们评审方式提出质疑。比如,评审不能由卫生部垄断,应由第三方来进行。可如果官方的评审人员可以收买,那所谓“第三方”,难道就不会被收买?官方不搞高校排名,民间的高校排名版本一个接一个出现,可它们不同样被指为“收费排名”或“自吹自擂”吗?

  也有人提出,医院评级要由患者说了算,最重要的指标是就诊人数。这在操作上也存在问题,因为很多患者不了解医院,就医时很依赖医学级别这一标志。当下我们看病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患者只相信好医院,而好医院的评价标准局限于级别。这就导致,三甲医院常常人满为患一号难求,而普通医院特别是一些社区医院,则门可罗雀。在目前格局下,一般的医院要靠患者人数达到晋级标准,这对他们很不公平。而且,患者人数还有患者的主观评价,都面临着真假难辨的问题。

  有学者表示,有些发达国家的医院只有类别之分,没有等级之分。那么,我们的医院为什么要评级呢?

  是为了给患者一个看病就诊的指引吗?这没必要。患者选择医院,一是根据自己的经验,二是依据周围的信息。如果自身有经验,其他任何指引也没用。当然,不少人可能很多年才去一次医院,对其形成不了好坏的判断,这时,患者必须借助外来信息。假如没有医院级别的标志,患者可能会借助周围人的经验、来自媒体的信息,而这些对患者形成判断都可起到有益的作用。而医院级别的标志,只会把患者引向同一个方向。所以,医院级别评审,有引导患者集中就医、加剧看病难的负面作用。如果级别评审不规范,还有误导患者、加重患者医疗成本之嫌。假如医院级别上去了,服务档次没上去,医院级别的指引作用就只是诱骗患者。

  级别评审的确可以让一些医院在短时间内把医疗设备和规模等硬件设施上一个台阶,但这样的动力并不一定要来自评级。如果医院只能靠医疗服务来吸引患者,医院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自然会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假如医院靠服务赢得了患者,患者自会找上门来,要不要级别,其实对医院已没有什么意义。恰恰是医院评级,可能会导致患者唯高级别医院是选,反而会扼杀医院改善服务的动力。

  医院评级让那么多人劳心费力又不讨好,何苦呢?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