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微博发出一条“寻人启事”:提醒一位近日突发心(肌)梗(塞)、住院手术后却不辞而别的谢先生:心脏介入术后病人一定要按时服用抗血栓药物,不然随时有重发心梗可能,危及生命——不管你现在在哪儿,经济上有多少困难,一定要就近治疗,珍爱自己……有超过21万网友转发和评论相关话题,赞扬医者仁心仁术,希望病人能够赶快就医。(7月23日《山东商报》)
不谈病人欠费私自离开医院,反而叮嘱“千万不要给这位患者造成什么负担和压力,现在他的身体情况还不好,病情随时有可能发生变化,我们找他的目的,主要是担心他的身体。”除此外,细心的医生考虑还很周全,专门为之在微博上公开了一张处方,详细列出了这位病人应该服用的药物。接诊医生说,如果他到另外医院看病,对其他医生也是一个参考。医者这样的行为赢得了人们的称赞,并给予很高的评价,成就了一段佳话。
从常识的角度来判断,它原本是天经地义、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作为医生,建议你的病人要“按时吃药”,第一时间给重症病人发出警告与提醒,本来就是一项工作内容。作为公有医院,本来就应该不打折扣地积极履行救死扶伤及增进国民健康之公共职能,这种职能不能因为公民“交不起钱”就不去履行。在患者生命垂危的时刻,先救命和治病,其次再说医疗费用结账的问题,它本来就应该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规则。
但将之置身于当下的社会环境中,我又很佩服与尊敬这家医院的此种行为。长年期以来,因为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院被推到市场上,摇身成为自负盈亏的经济主体,医院必须靠经营才能维系生存及发展。所以,“医院微博寻病人”为何能成佳话?很大的原因在于,它的确是少见的、非寻常的、不一般的行为。
有资料显示,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现有确诊患者2.6亿人。城镇居民如果因慢性病住院一次,至少花去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半,农村居民将至少花去人均纯收入的1.3倍。其中,心梗冠脉搭桥的住院花费最高,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2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7.4倍。
由此,如何让更多的“谢先生”们不必过度担忧医疗费用问题,不选择冒着生命危险因欠费而离院?如何令这部分人群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有效地管理一些将会缠绕他们终生的慢性疾病,提高健康水平,远离疾病威胁?单单靠一家或少数医院有“好”的态度还远远不够。更为重要的是,政府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树立以人为本的医疗理念,加大卫生投入及管理改造,让医疗回归本位,祛除其身上的商业魅影,为公众打消生病的后顾之忧。(吴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