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绝大多数90后是按照父母的规划一路走来的,从就学到工作,再到如今的恋爱、婚姻,父母当参谋、定方向已然成为常态。久而久之,有的90后索性就躺在了父母的规划上乐享其成,“就按我爸妈说的做”,似乎是很多90后“过来人”的思维定式,这一点90后比80后更明显。(8月26日《今晚报》)
“躺在父母规划上”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现在拿出来再说也多少有“旧瓶装新酒”的嫌疑,只是随着最初一批90后开始步入社会,这种现象被烙上年代烙印,从而变得更有谈资。其实,这样一种现象不过是父母和子女都恐惧失败的产物。
诚然,90后这批比80后更纯粹的“独生子”大军,引发的家庭、社会问题更为突出,一个孩子便是一个家庭的希望,父母溺爱者有之,鞭策者有之,无非就是想让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然而人生中的关口千千万,未来又那么长,任何一步失之毫厘,便可以谬之千里。这是一盘天然的赌局,但是没人会愿意赌,因为任何一个家庭都输不起,赌徒们最“靠谱”的期待就是稳中求胜。如此一来,“经验”在这个孤注一掷的时代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过来人”的家长有时会想让孩子参照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即便不能轰轰烈烈,至少还能稳妥一生;而孩子自幼时养成的惯性依赖也促使他们听从父母的意见和安排,木然地将自己的人生全盘交托在父母手上。“让父母决定”在很多孩子看来不仅能规避一些自己意料不到的风险,还可以回避一些令自己头疼脑热的艰难抉择,如果结局不甚理想,好歹能归责到父母头上,何乐而不为。
不过,有个广告说“模仿成不了经典”,丧失了选择权以及选择能力的人生,终究只是将父母脑海中的规划复制到了现实中——最多是个加强版,而自己作为生命的主角,却失去了掌舵的权利,也失去了直面挫折和困难的勇气。
未来的残酷与美丽都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如果你因为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不安全感而恐惧有可能发生的残酷,那么你也同时放弃了美丽的风景。毕淑敏写过这么一个故事:女孩小时候站在一个路口,母亲告诉她该走那一条,不该走哪一条,结果孩子不听,自己选择了道路,后来虽然遍体鳞伤,母亲的话得以应验,但却不曾后悔,至少,她证明那条路上真的有荆棘和险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有些弯路和失败得自己去走,常言“怕什么来什么”,越恐惧失败就会遭遇越多的失败,从而陷入越来越深的恐惧。父母虽然能铺平一时的道路,但却不能铺平一辈子的道路,总有一天父母会去世,这些小孩子都会变成大人,也会变成一个人,未来的种种还需要他们自己去面对。况且,时代日新月异,父母不可能总是对的,不如尽快放手,让庇佑在翅膀下的小鹰尽快去适应这个世界的风吹雨打。
其实,失败的痛苦远不及后悔来得煎熬,因为人生只有一次,失败了可以爬起来,后悔了却永不能重头再来。趁年轻,想到什么就去做吧,以免若干年后午夜梦回,后悔地呢喃:“曾经,我有一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