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应当对此予以充分的重视,责成学校纪检部门介入调查,甚至请执法部门参与,让事实真相真正地水落石出。在未经调查的前提下,就去反诘邹恒甫“居心何在”,并推断对方是因为工作恩怨而蓄意报复,更显得站不住脚。
前北京大学教授邹恒甫通过实名微博爆料,称“北大院长、教授和系主任奸淫餐厅服务员”,引来了公众热议。对此,北京大学新闻发言人蒋朗朗在事发当天晚上便予以否认,回应称北京大学内“绝无此事”,并直斥邹恒甫“居心何在”。
作为专职的新闻发言人,蒋朗朗的言辞,应当可以视为北京大学的官方态度。虽然他语气坚决、措辞严厉地申明了立场,但这种未经事实调查便匆匆下论断的方式,未免显得草率。
这起论争虽然仅仅起源于微博上的只言片语,但能引发如此规模的波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事双方身份的特殊性。提出疑问的邹恒甫,是成绩卓著的经济学家,且曾在北大任教。而遭遇追问的北京大学,则是国内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这就决定了这场争辩,绝不仅仅是个人之间的攻讦争执,而是具备着更深层次的社会意义。可以说,事发后舆论热切的关注,无疑是公众对北京大学学风与作风的考问。
面对这样一场不断发酵的公共信任危机,北京大学要维护自己的清誉,必须采取谨慎客观的态度。这种匆忙定论,近乎“抢白”的态度,显然打消不了公众的疑问,也无益于事实的澄清。
虽然所谓的“作风败坏”最为吸引眼球,但邹恒甫对于北大的指摘绝不仅仅集中在这一点,更有“酒店服务生走后门上北大学位班”、“餐费报销吓人”等。这些问题事关法纪,显然不是一句“绝无此事”便可以推脱过去的。北京大学应当对此予以充分的重视,责成学校纪检部门介入调查,甚至请执法部门参与,让事实真相真正地水落石出。这显然需要时日和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而像蒋朗朗这样,对邹恒甫提出的所有问题都一概而论,并予以断然回绝,难以展现出北京大学正视问题并接受监督的诚意。在未经调查的前提下,就去反诘邹恒甫“居心何在”,并推断对方是因为工作恩怨而蓄意报复,更显得站不住脚。毕竟无论邹恒甫出于公心还是私心,实名举报问题是他应有的权利,都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和积极的回应。
今年的两会期间,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曾表示,作为处在风口浪尖的北京大学以及作为一校之长,感谢全国人民、广大网友的关注,“欢迎批评、监督、爱护”。希望北京大学能如周校长所言,诚恳地面对外界的质疑。毕竟,消除质疑的最佳方式是辨明事实,而非疾言厉色。如果给公众留下一个色厉内荏的印象,那将是对自身形象的进一步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