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刚刚公布的“重大节假日小客车免收通行费”,公众几乎都有两个反应,第一是大快人心,第二是忧虑塞车。至于公路经营者自然就是另一个极端:不能趁着节日赚钱,还要耗费人手“义务劳动”?
这次国家政策的出台,很显然是在强力为民众争取福利,因而“超常规”使用了行政手段。如果换在以往,大概会遭遇市场的议论,可减负百分百是一项利民之举,是从利益集团中划出利润馈赠公众,老百姓的拥护自然“一边倒”。按照高层释放的这种政治善意,也可看得出是对历年社会上的“高速公路积怨”的一种化解。
其实在国内的内蒙古、陕西、河南,春节免路费早已推广。在惠及民众的同时,塞车现象也随之而来。这种人人争抢免费午餐的情形,立马让我们想起了亚运前广州的“地铁免费”试验,地铁坚持了几天就接近全线瘫痪。可见,很多人呼吁高速公路中的机场高速不要免费,也是一种理性的诉求。要是机场高速也免费了,各种车流滚滚而来,搞到全体人民都误机了,这岂不是弄巧反拙吗?
因为公路经营者不全是亏得起、有政府兜底的国企,所以免费后,经营者大概都会向政府叫苦,要求补贴,同时也可能阳奉阴违,连基本的卫生、照明、救助服务都会缩水。而节日出行的人们,则会屡屡承受“集中低速”之痛,甚至因为经营者的隐形怠工,致塞车问题不可收拾。最后这种压力会一级级转移到政府身上,促使政府要不就给钱补贴,要不就调整政策,“否则以后就没人再敢投资公路”云云。甚至可能有利益集团反向呼吁“节假日就该涨价”、用价格杠杆消灭节日塞车——至少能保持一条不堵的路。
由此可见,节日免费固然能收获民众欢呼,却未必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常规,关键是要各方自愿达成平等合约。如今一些地方的高速公路,徘徊在公共产品和商品之间。平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其暴利经营;一旦要控制它,就把它当公共产品来下命令。要化解民众对公路收费的种种不满,必须在制度建设上预先加以控制,防止收费过高、收费站过多、收费期过长。这就要在准入门槛上有更精密和更前瞻的制度设计,而不是等到公路建成,经营者坐享其成,政府才急着去压缩其既得利益。须知,建设免费的高速公路,和让高速公路免费是两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