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政府高调表态,北面的风景区帽峰山不搞房地产,专门开发生态旅游和当地文化。规划是“五层楼”以上的建筑就不能造,决心可见一斑。
这样的消息,估计除了某些靠房地产发大财的人士,广大群众应是欣然闻之。然而经验告诉我们,要“听其言,观其行”。
我们相信政府的决心,但是我们也不敢小觑开发商的能量。凡是在广州住过一些年头的人,多少会对这个城市的扩张有些感觉。这些年来,城中村迅速土崩瓦解,成群高楼拔地而起,并迅速向郊区推进。在水泥森林的高歌猛进中,我们不止一次听到类似的决心,诸如改造主要是为了建得更有特色,在重建的过程中一定会保存当地的文化遗产,发挥当地特色,还要低碳环保,还要服务市民。
平心说,从某些方面看,广州城建不算糟糕,绿地绿树不少,大抵还算方便。但如果问我们在各阶段听到的耳熟能详的诺言实践了多少,答案不免令人遗憾。用一个市民的眼光来看,这么多年来的规划和扩张,更多的还是与房地产利益“不谋而合”。
远的不说,单说大学城建设。当年花巨资在小谷围岛上建设之时,因为是“大学城”,就不断有人发问,这样一个自然与人文环境都一流的宝地,会不会又被开发商占有?好像当时也有领导说过,大学城不搞房地产,也有领导说,要造房子也先考虑教师村。如今去大学城看看,出了两个地铁站,抬眼就能看到房地产广告,这不仅让人感慨房地产不仅征服了大学城,还与地铁规划相配套———要不怎么能离地铁站这么近,捞到这么好的卖点?
这么些年,我们见识过房地产的能量,在各种博弈中,他们仿佛战无不胜。当然说这些都是过去的事情了。过去就过去了,大家总希望未来好。帽峰山还没有房地产,当地文化也还未尽开发。现在那里的旅游文化,也包括路边假的“土鸡蛋”、假的“土鸡”。一切都还处于“待开发状态”。
如果广州市真的能抵挡住房地产业的推进,能抵住诱惑,按规划把帽峰山建设好,不仅没有房地产,没有遮挡风景的建筑,而且有规范的管理,文明的旅游和经商,便利的交通,那广州市民的确应该高兴。毕竟,相对于扩张迅速的广州,一个小小的白云山,已经难以承担城市之肺的功能,需要另一个健康的帽峰山。(晓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