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摸杆触电,亮起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红灯”

时间:2012-07-25 10:09   来源:中国江苏网

  7月21日,江苏泰兴12岁男孩楠楠上街,在经过交叉路口时,楠楠的手触到了人行道红绿灯信号杆,瞬间被击倒在地,出现抽搐、口吐白沫等症状。目前医院已下达病危通知书。对此,交警部门表示,信号灯使用方是交警部门,但管理属住建局,而住建部门尚未就此事作出回应。( 7月23日《扬子晚报》)

  本来是为交通安全着想设置的红绿灯,没想到其信号杆让一个过马路的花季少年出现生命危险,这又是一起公共设施危机市民安全的典型的案例。我们既要关注12岁的楠楠是否能摆脱死神挽回生命,但也要关心谁来为这一悲剧担责和买单,以避免更多的伤害和危险。

  从新闻事实来看,交警部门只是红绿灯信号杆的使用者,而住建部门才是红绿灯信号杆的管理者。也就是说,交警部门与此毫无干系,而住建部门得为此负责。那么,还没有发声的住建部门,是否真的会认这个帐?会不会也来个什么理由把责任推向其他部门?

  这就牵涉到许多城市都面临的一个共同症结:公共设施多方参与、多头管理的问题。比如说,有的城市公交站牌使用权在交通运输部门,而所有权和管理权却在城市投资公司;有的城区线杆设置属于供电部门,而使用权却是电信、广电、移动等多家部门;有的城市公园经营权和管理属于城市管理部门,而产权属于政府或者城投部门;有的城区供水系统产权属于住建部门,而承包经营权却属于企业方。

  城市公共设施出现多方涉足、多头管理的现象,无疑是新形势下城市建设与管理的产物,某种程度上说是机制灵活的一种表现。照理说,这种多部门参与的格局应该是更多了一重安全保障、更多了一份管理责任。殊不知,在过度注重部门利益、社会责任日益淡化的当今,这也成为一些部门懒政的理由、踢皮球的借口和不惹火烧身的托词,都想少花点钱、少耗点力、少费点神,最终演变成多头松手、多方不管,就无形中给公共设施带来更大的管理漏洞、埋下更多的安全隐患。在如此思维和模式下,出现男孩摸红绿灯信号杆触电的悲剧也就不偶然了。

  如此说来,男孩摸杆触电,无疑亮起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红灯”。那么,如何杜绝类似事故发生,就是各级政府部门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只有形成一套既统筹兼顾、又权责分明的建设和管理体制,落实严格的日常监管措施,实施严格的问责和追究机制,让产权方、使用方和管理方实行无缝对接,交合融通,相共同担责,才会消除管理真空、堵塞安全漏洞,给市民一份安全,给城市一份和谐。

编辑:许娜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