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把拒绝冷漠的故事讲完整

时间:2012-07-19 09:56   来源:法制日报

  7月18日《法制日报·声音版》刊登了《别把“刻假章救妻男”英雄化》一文,文中尊重法律、尊重社会秩序的观点令人深有同感。

  对社会中的贫困者、弱者要给予同情和帮助,但首先要辨明是非,否则就会误导人心。有人认为,廖丹为了病妻敢作敢为,是一个重情重义的真爷们儿;有人认为,廖丹是医保制度不公平、不完善的制度牺牲品;在廖丹用网友捐款退回诈骗款后,更有舆论认为,法官应该怀着悲悯情怀行使自由裁量权,判廖丹缓刑。综观舆论,廖丹正在被塑造为一个“死扛人生”的悲情英雄。

  各家媒体不惜版面关注一个为生活所迫走向犯罪的社会弱者,体现了媒体应该秉持的人文关怀;通过诈骗救妻这样一个典型案例,剖析医保制度的弊端,呼吁社会伸出关爱之手,体现了媒体人的良知和责任心。这些报道令人起敬。

  但是,也有一点小小遗憾。那就是“诈骗救妻”报道的舆论场,情绪高过了理性,情感高过了法律。多数报道都忽视了一个角度:廖丹诈骗数额巨大行为给医院带来的损失和伤害。有的报道甚至将廖丹的持续犯罪行为归咎于医院管理缺陷。

  在报道中同情廖丹这样的社会弱者,无疑会占据道德优势。但如果忽视了法律的严肃性,让“因贫穷和情义而犯罪可以原谅”成为主流声音,显然不利于树立法律的权威,不利于全社会法治信仰的形成。

  笔者注意到,有的评论提及了美国大萧条时期一个拒绝冷漠的故事。1935年,一位老奶奶为了3个失去父母的孩子,偷了面包坊的面包。在法庭上,这个州的州长带头捐款为老奶奶缴纳赎金,并为老奶奶在贫困中没有得到社会关爱而向老人鞠躬道歉。

  这篇评论旨在通过这个故事呼吁全社会关爱弱势群体。这没有错,但此文并没有把故事讲完整。需要补充的情节是:法官说,老奶奶可以选择拘役10天,也可以选择罚金10美元。老奶奶显然支付不起10美元,于是选择坐牢。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州长带头捐款。

  这个故事可以解读为州长等人“拒绝冷漠”。也可以解读为法官没有因为老奶奶贫困而放弃追究她的法律责任;州长以及旁听的人员没有要求法官对老人法外施恩。法律,在这个故事中得到了尊重。

  当我们探讨“诈骗救妻”案时,肯定情义无价、呼吁拒绝冷漠、建言社保制度,都是应该的。但是,就像应该把老奶奶偷面包的故事讲完整一样,也要把观点讲完整:社会应有关爱,法律需要尊重。(万学忠)

编辑:许娜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