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所在城市遭遇暴雨,傍晚下班时,潇潇雨歇,抬头瞥见半道彩虹挂在天空,赶紧打电话喊儿子到阳台上观看。孩子9岁了,居然是第一次看到彩虹,说跟书上画的一样,兴奋不已。
这让我晕倒。那道彩虹应早已生成梦幻般的斑斓艳丽,我在写字楼里忙活,孩子在家做作业,都无暇也没想过关注外面的世界,发现时彩虹已消褪将尽。那天的彩虹很多人都没看到,也没有意识到雨后初霁时会映出美丽的虹。
这是一个很“宅”的年代,虽然身处互联网的信息时代,却很少去顾及大自然乃至芸芸众生给出的信号。以致常有这样的场面,一伙人聚会,好不容易相见,却各自忙着低头将餐桌上的情景发上微博,而不是当面酒热耳酣说个痛快。
格式化的楼宇格式化的生活中,大家“宅”在自己的心中,跟蒙上眼睛的驴一样,限于格式化的转圈中。沉浸在自己的空间与思维里,按自己的逻辑行事,不愿聆听他人的脉搏,不在乎他人的感受,似乎是这个时代的通病。于是,官员为了政绩一意孤行,事关公共利益的决策不征求群众意见,不由群众分说,“再大的阻力也要拆除临街防盗网”,无视市民诉求的底气十足;地方政府无视中央“房地产调控不得放松”的三令五申,变着法子搞微调刺激;无良企业无视消费者利益与行业规范,偷工减料,污染环境。
就是网络上的喧嚣,也多是顽固地按自己的理解出牌,意见不合,宁愿约架也不愿耐心沟通,宁愿以暴力压服,却不愿以道理说服,更别说求同存异,包容异质思维。我们沉迷上网,却不愿意阅读,网上众多激愤的口水,对当下的担心与疑虑,其实只消翻开两本书,张维为的《中国震憾》与《中国触动》,就会找到诸多问号的答案。中国为什么能,为什么自豪,只要不先入为主的带着偏见,相信这两本书都会让人有所思,有所悟。
我们为自己的一孔之见障目,常造成不必要的误解与对立。近来有人呼吁,应倡导过去的“游学”模式,在行万里路中读万卷书,增长孩子的见识。也有人撰文感叹,欧债危机阴影下的波兰青年,还有兴致在外过着“晃荡”的生活。这都给人启示。
是的,我们或有许多习惯已成自然,或有许多看法已成定见,但这些不是不能改变,专注于一己之念,并不妨碍我们看看外面的世界,听听他人的声音。如果无视周围的日新月异、奔腾不息,就会活在自己固守的明日黄花中,活在自己进退失据的纠结里,甚至铸成大错身临险境却浑然不察。
廓开视野,有利于看得更清晰,走得更好。无论身处哪个社会阶层,有什么样的抱怨或期待,都不妨从自我的中心里走出来看看,会发现外面有众多彩虹一样的新奇与美丽值得欣赏,也因此多些积极愉悦的心情面对这个世界,并主动调整与周围的关系以及方向。减少信息不对称之下的误判,少些困扰,生活真的会好得多。(肖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