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北京市公安机关开展了实有人口基础信息大调查百日专项工作。目前标注出租房屋139万户,核对空置房屋381.2万户。关于空置房现象,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韩复龄在新浪微博上说:“北京空置房高达381.2万户,什么概念?假设一户平均住2人,就能装下700多万人口,如是三口之家,就能容下1000多万人。”(6月7日《长江日报》)
北京警方公布“空置房屋381.2万户”之所以引发热议,是因为这种权威调查再次让令人费解的空置房现象露出了冰山一角。空置率如此之高,北京如此,其他城市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空置房现象表明,即便人口密集如北京这样的大都市,从总体供求关系上看其实是不缺房的。换言之,我们的社会缺的并不是房源,而是有效的配置手段和公平的分配制度。
所谓空置房,云空未必空,或者竟是一个伪命题。相当部分的空置房,早已是名房有主的,是购而未用的;另外少部分空置房,仍在开发商手中待价而沽。也就是说,从产权上看,真正的空置房是极少的。
空置房不空,虽然大多没有住人,但是仍然挤满了欲望。比如权力的欲望。许多掌握着公权力的人,其实从来都是“不差房”的,一方面他们享受着公务员住房福利政策,另一方面又通过各种途径购置房产,这大约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至于利用手中权力之便,利用权力寻租机会,控制保障房分配,攫取商品房资源的情形,也并不鲜见。前不久,昆明市长张祖林就坦陈,有权有钱部门的人员有四五套房子很普遍,多余的房子都不愿低价出租。
再比如资本的欲望。开发商们不是不知道空置房已经多得不正常了,也不是不知道只有降价是最为适宜的,但是也许他们从房地产开发中赢得机会赢得暴利已经习惯了,于是高调拿地且变换花样开发高端商品房的欲望很难止歇。
房产利益既得者的欲望之外,空置房恐怕还盛满了百姓的忧伤。看到商品房源那么多,空置率那么高,平民百姓在翘首以盼保障房制度更普惠、商品房供求更靠谱的同时,对那些不可谓不豪华,除了盛满欲望可能从来都没有打算住人的空置房,难免要羡慕妒忌恨了。羡慕妒忌恨,那可是正常欲望不能满足时的失望忧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