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中国社科院教授陈一筠在广州发表调查报告,称目前中国未成年少女做人流的低龄化趋势愈演愈烈,未成年手术患者比例达40%~50%。(见5月20日《广州日报》)
报道这一消息时,该报主标题是“人流手术者近半未成年”。当笔者循着标题指引,迫不及待地追读这一令人震惊的调查成果时,却有一种被误导的感觉。
新闻的事实是这样的:陈一筠与其团队从1997年开始就与北京一家大型妇幼医院合作追踪发现,多年来在该院做人流手术的女性中,未成年人的比例竟达40~50%。在这个事实下,“人流手术者近半未成年”应景而生。
仅是北京一家妇幼医院统计的结果,就将主标题定为“人流手术者近半未成年”,很容易引导人们形成这样的概念:这是全国性的一项专业调查,是对全国未成年人的统计结果。
果不其然,笔者查阅各大门户网站的转载标题后惊讶地发现,网站编辑已然被普遍误导,有的还在被误导后,加上了限定地理范畴的用语,变成“调查称中国人流手术者近半数未成年”、“内地人流手术者近半未成年”等。众多跟帖评论中,不少人真切地相信了中国的未成年人在普遍堕落,甚至感叹世风日下。
老话讲“看报看标题”,新闻标题一向被视为“新闻眼”,传递给受众的应是浓缩了的事实信息,其中最基本的要素便是“谁”在“做什么(或‘怎么样’)”,这个“谁”一定是具体的,不能大而化之、以偏概全,而“人流手术者近半未成年”的主标题显然不符合这一要求。
或许有人会说,该调查是抽样调查,可窥一斑而知全豹,然而该“样本”的典型性却尚待商榷。一是“妇幼医院”可能是未成年幼女就医的首选之地,未成年就医者的比例较其他医院可能要多;二是这是北京一地的医院,有条件和机会来此者多为城市人,来自农村的手术者则相对较少,而未成年人的早熟则多见于大城市,无论是营养食品的催熟,还是互联网、影视剧的催熟,在农村的影响都较为微小。因此,该样本不能作为所有医院的代表,也远不能代表中国。
在互联网时代,读题已然成为趋势,媒体标题要求将更加严格,其基本要求便是实事求是,任何虚夸掩饰都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