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这句话,出自台湾女作家刘继荣的一篇博文。
整篇文章的大概意思是,上中学的女儿,学习成绩一直是中等,但是却被全班学生全票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很多: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妈妈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地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其实这是一年多前的一篇博文,这几日却在微博上又火了起来。孩子愿做普通人,父母该怎么看?
别把路边的孩子硬拉到马路中间
钱报网网友百文不如一剑:一个被全班同学全票评选为“最欣赏的同学”,学习成绩竟然只是中等,这不能不让我们大跌眼镜。尽管这个孩子具有乐观助人、守信用、好相处、幽默等优点,可在“不输在起跑线”、“唯分数是举”、“高考指挥棒决定一切”等观念大行其道的现实社会,大多数家长往往会陷入一个习惯性的思维怪圈儿,就是只有成绩好才是真的好。在这些家长眼里,学习成绩好了可以一俊遮百丑,学习成绩不好也可以将其他任何优点一笔勾销。不过,“不想当英雄”的孩子并不是孤立的,他们已经受到了同龄人的欣赏,这种情势也迫使我们的家长对这类问题进行重新思考,我们还有必要在孩子的人生问题上越俎代庖吗?为什么不能让孩子自己决定自己的人生走向呢?
钱报网网友野岭跑狼:“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一个孩子能对自己的母亲说出这样一句话,可以肯定是肺腑之言,但这种想法却很难为我们所接受,因为大多数人过去更信奉那句“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个不想成为英雄的人怎么能算是优秀的人呢?但我们在平时却忽视了这样一个问题,孩子才是自己人生的主人,别人包括父母根本就没有权利为他安排一切。眼前这个孩子的想法和我们大家不一样,不像我们这么世俗,似乎有点另类。但其实能真正做一个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又有什么不好呢,那不也同样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吗,我们为什么非要把这个孩子拉到马路中间来呢?是希望这个孩子在马路中间被纷乱的人流车流所淹没吗?所谓“不输在起跑线”的说法才是最没道理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生活的,而不是为了“跑”的。“跑”只是万千生存状态中的一种,但未必是最好的一种,更不会是唯一的一种。
社会需要普通人
钱报网网友程绍德:坊间有句顺口溜:“外国流行艾滋病,中国流行爱子病”。中国人爱子女,除了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之外,更体现在望子成龙上。不久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社会心态蓝皮书》,指出,望子成龙成为中国人生活首要动力。作为家长,尤其是一些社会地位不高而又不甘心做普通人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出人头地,给自己“长脸”,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人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考虑孩子的实际天赋,一厢情愿地给孩子树理想、定目标,只能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压力,这既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也有可能给子女、家庭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
鲁迅先生曾说过:“孩子长大,尚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老舍先生教育子女的章程中,也赫然立有“不必非考一百分”和“不必非上大学不可”两条。的确,精英有精英的价值,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作用,社会需要精英也需要普通人。顺其自然,每个孩子将来在社会上都会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让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这才是爱子女的表现。
“坐在路边鼓掌者”的“成功学”启示
钱报网网友陈爱兵:在常人看来,台湾女作家刘继荣的女儿不仅平凡,甚至可以说有些平庸、不思进取。但就是这么一位小女孩却被全班全票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这促使我们对于弥漫社会的“成功路径”进行反思。在传统的中国式思维中,孩子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考试分数的高低,而成年人的成功则大多与官阶大小、财富多寡相关。这种成功标准的单一不仅使社会迷失在拜金主义、官本位的泥淖中无法自拔,而且戕害到本应与天真为伴的未成年人世界。君不见,一句出处未明的“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多少孩子失去了天真、输光了人生。从这个意义上讲,刘继荣女儿的“成功经验”,最大的亮点和启发在于,在一个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中,公众对于成功标准的设定理应也实行多元化。毕竟,谁都无法否认,相比用硫酸泼熊的清华高材生,职校出身的吴菊萍才是“最美榜样”。
钱报网网友烟雨一蓑:“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多么真实的内心独白。而现实生活中的诸多家长面对孩子如此真实的心声,又会作何反应?易中天对当前的家庭教育怪象曾做过一个概括:“望子成龙,望子成材,望子成器。‘龙’是怪兽,‘材’是木头,‘器’是东西,结果是家长逼着孩子成怪兽、成木头、成东西,就是不要成人。”如果孩子对家长说我只想做个普通人,那么家长一定会责骂其没出息。家长只会把眼睛盯在考试的分数上,一旦落后,就会不顾孩子的感受,利用周末拉着孩子在各色辅导班之间奔忙。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心灵已经麻木、扭曲,最后家长培育出来的,只能是易中天所说的“怪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