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户公厕上名校背后的“异味”

时间:2012-05-14 14:32   来源:燕赵晚报

  今年,广州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比例要控制在10%以内,择校比往年会更加困难。有的家长为让孩子上名校,甚至将孩子户籍挂在公厕。名校则在报名的家长中抽查过去三年内的水电费单。(5月13日《广州日报》)

  不仅是广州,昆明某名校附近一座公厕的门牌号居然落了24个人的户口,至于户口空挂就更普遍了。乌鲁木齐市城区有近300万固定人口,人户分离总数超过20万人,其中18万人是“为了孩子上学,户口跟着名校走”。政府已经划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孩子就近入学的范围,家长为何不买账?说到底还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惹的祸。

  从教育公平与效率的角度讲,地方政府与教育部门应该把教育投入向薄弱学校倾斜,但是,地方政府基于教育政绩的需要,并不愿意大规模投资薄弱学校,因此形成了名校与薄弱学校发展不均衡,弱校生源锐减,名校爆棚的择校局面。

  不少地区开展了学校标准化建设活动,名义上的重点学校被取消,薄弱学校的情况有所改观,但是重点学校很快就换上示范学校的招牌,学校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这既有硬件差异,也有师资力量与教育环境的差异。一些地方谈学校标准化建设,倾向于给薄弱学校补充硬件设施,学校师资力量与教育教学管理等软件配置依然是弱校的软肋。

  如何打破择校困局呢?虽说均衡义务教育资源,解决择校问题不会一蹴而就,但是政府与教育部门要在教育资源配置上一碗水端平。有两则案例值得借鉴。一则是:日本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设施不相上下,教师经常流动,由教育部门统一调配,所有学校发展都很均衡。另一则是安徽铜陵创造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远近之别”的“铜陵奇迹”。我们不奢望马上达到日本义务教育的水平,复制铜陵奇迹却相对容易,至少政府可以从中感悟一点什么。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