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10万元与200份“获奖证书”

时间:2012-05-18 13:53   来源:济南日报

  广东肇庆一名五旬教师杜伟新17年间倾尽家财,购买“共和国之星”等各种证书200多个。家人称他现在穷得只剩下奖状了,并呼吁有关部门查处骗人评奖。岳父说,如今女婿穷得只剩下各种获奖证书了。对此,记者追问:谁能“拯救”杜伟新?(5月17日《广州日报》)

  17年、10多万元与200多份“获奖证书”,这些文字堆砌在一起,似乎不伦不类。但将这些语句串联起来,则会给公众清晰地描绘出杜伟新的人生路——— 17年的时间,倾尽家财,花费10多万购买200多份“获奖证书”,以至于家里穷得只剩下各类证书了。

  200多份证书,不但数量大,而且奖项分量也相当傲人,动辄“国家级”甚至“世界级”的,比如“共和国之星”、“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突出贡献人物”、“中国时代卓越人物”、“国际杰出专家”、“荣誉博士”等等。另外,他担任的社会职务也有100多个,包括馆长、院长、名誉教授。由于“获奖”和“赠书”太多,他不得不专门辟出房间,用来储存各种书籍和奖杯。

  或许有人要问了,杜伟新,何许人也?他是一位教书匠,由于痴迷“获奖”而不安心教书,十多年间,他先后从重点中学到普通中学,再到镇中心小学教书,最后到农村小学担任“绿化工”,教学水平一直不大及格。但是写诗小有成就,曾经发表过700多首诗歌。具有这点“资本”就能成为“共和国之星”,甚至成为“国际杰出专家”和“荣誉博士”?当然是开“国际玩笑”!

  天上是不会掉馅儿饼的,200多份轻飘飘的“获奖证书”背后,却是货真价实的血汗钱,原来这些证书是杜伟新省吃俭用攒下“口粮”钱去买的。除了抽烟和吃饭,杜伟新几乎把所有的钱都用在了获奖上。虽然世人皆醒,视那些“获奖证书”如废纸,但杜伟新却在“独醉”,视其为自己的“命根子”,陶醉其中。花10万多元买200多份所谓的“获奖证书”,这对于一个原本不富裕的教书匠而言,是个悲剧。也难怪其岳父谈及此事时老泪纵横,叹息“我这个女婿就是被各种假奖项给害了”。

  更为悲情的是,杜伟新的“证书人生”竟然走过了漫长的17年。17年间,他荒废了事业,自己也变得偏执古怪,成为社会“另类”。杜伟新的17年“证书人生”,也让我们见证和领略了山寨“获奖证书”生命力的顽强。

  据报道,2006年至2009年期间,由中央纪委牵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参与,全国共清查出各种评比达标表彰项目148405个,保留了4218个项目,总撤销率为97.16%。面对这些堪称天文数字的“山寨”奖项,杜伟新不是“独醉”者,还有数不清的“痴奖”者与他同行。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倪萍荣获“共和国脊梁”奖就是明证。

  17年花10多万元买200多份山寨版“获奖证书”,我们不能将其简单归咎为个体的悲剧,荣誉、职位可以买卖泛滥,社会荣誉观、价值观的扭曲,才是滋生“杜伟新们”悲剧的社会土壤。从这个意义上讲,有些人与杜伟新相比,不过“五十步笑百步”而已。比如,有人买“官帽”,有人买XX协会的理事、正副会长“名头”,甚至还有父母给上学的孩子买班干部……凡此种种,在性质上与杜伟新殊途同归,不是同样招惹天下人耻笑吗?可见杜伟新的悲剧,也是我们的悲剧、社会的悲剧!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