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上市不只是一个文化课题

时间:2012-05-04 14:15   来源:燕赵晚报

  《知音》杂志计划上市,成为中国期刊第一股。《知音》通过大量复制悲惨曲折的爱情故事以及名人轶事,与精英文化形成对垒,占据广大农村市场。有业内人士认为,《知音》长期传播欲望故事并侵犯名人隐私,缺乏媒体的社会担当,不应该被批准上市。(5月3日《北京日报》)

  《知音》杂志还未上市,舆论风向就颇为不利。“上市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侮辱”成了反对者的共同声调。“利用八卦敲诈点广告混饭可以,还想上市骗钱就罢了”,《知音》被贴上了格调庸俗、内容低级、档次不高的标签。

  从1985年创刊伊始,《知音》以感情、爱情、案情故事,以及明星隐私抓住了读者,造就了27年来“知音体”的坚挺。确切的说,《知音》杂志虽然销量很大,但格调并不高雅。不过,《知音》杂志本身没有原罪,其不过是对社会需求的一种迎合,不能说《知音》体的存在,就会使大众文化加速下滑,也不能说没有了《知音》的存在,大众文化就会在瞬间实现嬗变。上不上市,《知音》都始终存在,用道德标准去评判商业行为不尽合理。

  《知音》之俗,同样也是社会之俗。也正是社会之俗,造就和巩固了杂志之俗。如果没有出于对社会问题的剖析,将一切过错和责任都归于一本杂志,无异于本末倒置。《知音》格调高低与否是一个道德命题,而其能否上市,则是法律框架内的市场行为,将两者混为一谈并预设条件,这样的社会心态并不健康,这样的社会情绪也不理性。

  真正的理性而成熟的社会行为,不是“用嘴说话”而应“用脚投票”。喜欢你就亲近,不喜欢你就远离,大不了不购杂志不买股票,用行为去倒逼远比用语言更有效果。反过来想,如果我们连一本杂志上市都不能正确面对,这已经不是一种价值迷失,而是规则认知的迷失。道德批判取代不了规则与程序,《知音》能否有所担当,还得靠市场本身来验证。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