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对女研究生自杀进行“浅阅读”

时间:2012-04-23 13:53   来源:东方网

  近日,位于广东广州的暨南大学有两名女研究生分别以服老鼠药和跳楼的方式自杀未遂。据了解,服老鼠药的女生身体幸无大碍,跳楼女生经及时抢救暂无生命危险。(4月18日《南方日报》)

  中国人历来讲究“脸面”,一旦任何有损“脸面”的事情发生,个人也好,单位也罢,本能的反映就是“遮丑”,总是力图运用各种手段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暨南大学却突破了这一“窠臼”,及时地进行了信息公开。太阳出来了,误解的阴霾自然也就烟消云散了。

  随着相关人员及时被救治,女研究生自杀事件似乎已经落下帷幕了。但是,这个事件对我们这个社会的拷问,也许才刚刚开始。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引发老百姓和大众传媒的热切关注。这一次,由于裹挟了“女研究生”这个颇具卖点的标签,再次激起舆论狂欢。

  在消费主义盛行的背景下,“女研究生”早已成为暖味字眼,“硕士女城管”也好,“性学研究生”也罢,都成了一种娱乐符号,成为人们“浅阅读”的对象。对于女研究生,我们往往“以肤浅的关心来掩盖实质上的漠不关心”,对她们进行片段化、平面化的阅读。至于她们的生存状态如何,就业前景怎样,这些另类诘问往往会被主流的问题化逻辑所淹没。

  在女研究生自杀一事上,也同样容易陷入“浅阅读”的误区。情感受挫导致的情绪波动也好,心情烦躁导致的行为失常也罢,每一个自杀者的背后,都有着截然不同的行为动机,在身世背景、生活经历、个性差异等方面极为悬殊。我们不能将之视为一个整体,在出现问题之后,被塞在一个共同的身份之中:女研究生。之后再让她们开始一段共同的命运,接受相似的对待,笼罩在“自杀未遂”的阴影里。

  事实上,自杀问题远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可怕。一百多年前,社会学家迪尔凯姆以实证研究为基础,写出了彪炳史册的《自杀论》。他认为,社会转型时期,急剧的社会变迁打破了原有的社会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们的行为失范,自杀就是其中之一。只要加强社会管理和社会风险控制,自杀行为完全可以得到有效的遏止。

  在有色眼镜的遮蔽下,女研究生成为情感问题的受害者,成为人们“浅阅读”的对象。当务之急,在于突破惯性思维的束缚,将大学生自杀当做一个社会新问题来破解。一是要深化心理健康教育,二是要完善自杀危机干预举措,三是要做好自杀事件后补救性心理危机的后干预。如此,大学生自杀的悲剧才会逐渐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杨朝清)

编辑:樊玉娇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