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10多年,我发现我越来越不了解大学了。
前几天和一位在大学教书的朋友聊天,朋友感慨,现在的大学生对老师的称呼越来越“社会化”了。只要老师带个一官半职,学生准称呼其官职。比如学生在校园里遇见系里的主任,打招呼的时候准是“主任好”而非“老师好”。朋友说,他除了上课,还兼职班主任。在学生眼里,班主任也是“官”,学生们见了他都是称呼“班主任”。
10多年前我上大学时,无论是上课的还是做行政工作的,哪怕只是个辅导员,我们统统称呼其“老师”。老师的行政职务和学生是没有关系的,在学生心目中,上课的老师形象如何,不在于他是教授还是讲师,只要他课讲得好,那就是好老师;院系里做行政工作的老师形象如何,取决于他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照看得如何,而非他是书记还是主任。
那位朋友也说不清这种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不知道,如果一位老师是教授也是主任,他更喜欢哪种称呼;我只是惊讶于学生的这种变化,他们为什么如此看重老师的“官衔”,是为了满足老师的虚荣心和满足感,还是在学生心目中系主任的地位远远高于教授的身份?
在大学校园里,学生的“官念”被强化了,或许这是世俗社会里官本位思想对他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或许这是大学行政化多年辐射的效果。学生的“官念”在变,一些老师的“观念”同样在变。
朋友所在的大学是一所省属重点院校,最近正在迎接上级评估,学校加重了学生对老师考评的分量。学生对老师的考评机制存在多年,只是现在的权重加强了。学校里的一些老师囿于学生考评的压力,有时候会故意去讨好学生,最夸张的是,有时候上课前老师还会给学生带一些零食。朋友说,一味地讨好学生有时候感觉会丧失一部分为师尊严,所以他重新打量大学教师的身份。
如今的大学学费不菲,学生花那么多钱来上学,教师必须提供学生满意的服务。朋友说,刚开始在大学教书时他总觉得自己“高”学生很多,“高高在上”地上课,学生们未必吃这一套,现在他把自己定位于“服务员”的角色。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服务,他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即可。
可是,学生满意的服务,未必就一定是高质量的“产品”啊?学生希望学习压力越小越好,学生希望考试课题越简单越好,老师为了遵从学生的意愿不得不放弃一些自己在学业上的要求。老师是服务员,学生是顾客,这就好比在一家餐厅里,服务员当然要照顾客人的感受。当然有些顾客来餐厅吃饭,可能是冲着享受餐厅的服务来的,可是对于餐厅来讲,饭菜的质量总是最为本质的东西。我能理解朋友对于大学教师身份观念转变的表述,但是,老师真的是服务员吗?
学生的“官念”强了,老师的“观念”变了,我心目中的大学越来越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