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邹晶
一棵大葱又搅动了敏感的蔬菜价格。
“俩月翻了两番”,“10元钱只能买到两根大葱,买一根大葱的钱可以买10多枚鸡蛋……”每一次的起伏涨落,似乎都在检验着国人的智慧:从“豆你玩”、“姜你军”、“蒜你狠”到现在的“向钱葱”,无一不透着调侃,但更多的是无奈。每一个新词的出现,最终都给百姓带来巨大的压力和负担。
市场经济的特点就是价格围绕着供求关系的多与少而上下波动。比如,近期内,天气寒冷,蔬菜生长缓慢,供不应求,蔬菜价格自然上涨。再比如,去年大葱价格偏低,坏行情挫伤了葱农的生产积极性,减少了大葱的种植面积,供应量减少,葱价上涨也可理解。但如今葱价“异军突起”迅猛上升,却绝非完全来自田间地头。
业内人士透露,大葱从地头进入老百姓餐桌上至少要经历“种葱─小经纪人─大经纪人─运输户─大批发市场─小批发商─市场”等环节,尤其是在供应偏紧的时候,每个环节加价幅度都很大,到了市民手中,价格自然就贵得离谱。
一路“过关”的又岂止现在的大葱,哪一样农产品不是在一路颠簸中加高了价码呢?否则,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就不会如此感到无奈了。
细细琢磨近年来充当过“带头大哥”的“葱姜蒜”、“糖豆果”……这些农副产品无疑都有比较共同的特点:具有较长的储藏期,易于囤积;不在有关部门价格监测品种范围,较为隐蔽;大多是餐桌上的辅料,需求较弱。而这些特点恰恰为“第三只手”翻江倒海提供了方便。
逐利是资本的本性,当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获利空间减少时,它们自然便转向物资,并借助一些自然因素和种种似是而非的概念,玩起了“击鼓传花”游戏。近年来,蔬菜、粮食等农副产品价格暴涨,邮品、玉器等收藏品价格飙升,隐约都有着游资兴风作浪的迹象。
“菜贱伤农”与“菜贵伤民”的交换轮替,暴露的是农产品生产缺乏科学合理的种植指导。但真正主导市场价格的其他因素,特别是“葱姜蒜”背后的“第三只手”,却非单靠科学合理的种植能够解决的。流通环节的层层剥皮,需要减少环节,真正通畅地从地头直达餐桌。特别是要给民间资本创造一个制度化的出口,加快垄断行业改革,让资本在相对稳定的预期中赚钱,而不是在暴利中狂喜,又在暴跌中悲泣。
或许“向钱葱”不一定会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带来太大影响,但如果不对其价格异动予以剖析和解决,那么,卷土重来的也许是“辣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