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好生评比走样缘在念歪了好经

时间:2012-03-05 11:21   来源:荆楚网

  三好学生该停止评选吗?这个话题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引起热议。3月2日,全国政协委员詹国枢在其微博中透露,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名誉主席沈鹏发起提案,建议中小学校停止评选三好学生,他本人也将成为联名提案人。(3月4日南方都市报)

  从小学到中学,每次长假之前,最大的期盼莫过于从老师那得一薄纸,上书“三好学生”,有此薄纸如领圣旨,穿上黄马褂,见谁都可以趾高气扬一番,在父母那可以肆意领赏。即便是到了大学,虽然口口声声说视一切如浮云,但要是真没评上了“三好”,总感觉不是个滋味,由此可见,三好是个好东西,能激励你永葆斗志,一路笙歌。有时,你不得不承认,东西之所以好,缘由在于其稀缺,既然是稀缺,自然要落入“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境地,拿不到三好的,要么悲情,要么自暴自弃,确实存在一定的摧残杀伤力。

  一方面是看得见的激励,另一方面也是明摆的摧残力。争议出现似乎理所当然,争议的最终结果是要有一个确凿的结论,那么三好评比是否已经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呢?

  建议废止方的观点集中在三好评选机制评价方式单一,被认为“过早给孩子贴上了好坏学生的标签”,不利学生成长。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三好”的历史,初创于80年代初的三好评比,当时的内容是”身体好、学习好、思想品德好。虽然后来在具体内容不断更新,但三好标准始终注重德智体三方面,也就是说只有在德智体上全面优秀,才能名副三好之实。从内容上看,这应该是符合现代教育规律,也是符合综合素质教育方向的,应该是科学的。

  但是,我们遗憾地看到,在功利教育大行其道之下,三好教育这样的好经却被念歪了,在评价内容上,过于偏倚学习成绩的比重,而忽略了德体等元素的考虑,只要成绩好,便能被评上三好,在评价机制上,也往往是缺乏公平、公正、公开的影子,没有集体审核,自然就丧失了公信力,招致反感。我们甚至可以看到,对于这样的学生表现短期评价机制,不仅与学生的升学、评奖直接挂钩,甚至还与老师的职称、待遇直接关联,在这样的诱导机制之下,学生为了升学努力钻营三好荣誉的评比,老师为了升职努力拓展三好评比渠道,在这样功利的激励机制之下,好经不走样才怪。

  由此可见,三好评价是否废止只是问题的表象,甚至是假象,关键还在于改进三好学生评比机制,真正按照三好评比的设置初衷,发挥评比的正面激励作用,规避各种可能存在的负面效应,这才是王道。(高亚洲)

编辑:樊玉娇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