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三好生评选”有助教育公平

时间:2012-02-16 10:50   来源:新华网

  2月3日,在今年北京市人代会上,市人大代表、北京实验二校长李烈提出的“取消三好生评选”成为业界乃至社会热议的一个焦点。新学期起,该校将暂停评选三好生,而继续采用更为多元化的标准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取消“三好生”评选,各界人士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客观来讲,这不啻为教育界的一个大胆尝试、一个创新之举。“三好生”评选尽管实行多年,但利弊考量其实早应引起重视,必须深入思考教育的本质,从教育的根本任务来审视“三好生”评选。客观来讲,学生智力禀赋不同,兴趣特长不一,很难以一个标准来评价其孰优孰劣。而“三好生”评选重在以成绩为依据,存在评价标准单一,激励比例过低等问题,事实上容易造成对其他学生的不公平。

  当前,应试教育模式难以撼动,教育功利之风劲吹,要实现教育公平并非易事。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提倡的“有教无类”,这一理念在“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将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的客观语境下显得苍白无力,而“三好生”评选正是应试教育模式下的产物。据媒体报道,2011年7月,广州有7428人因被评选为“三好生”而获得中考加分的资格,这种良莠不齐、鱼目混杂的评选方式,无疑是对其他考生的不公平。因此,取消“三好生”评选,营造公平的升学环境,必须杜绝那些为“三好”而“三好”的学生出现,扫除可能存在的校园“潜规则”与“贿选”之风,还给孩子们一块纯净的学习生活空间。

  教育应当对学生进行激励,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而不是激励少数人,冷落大多数。我们的教育不能把学生培养成千人一面的“雷同”产物,而应当引导学生个性发展。“三好生”的局限在于不仅用教条式的框架束缚了学生的行为,也捆绑住了创新教育发展前进的脚步。而所谓的“三好”归根到底还是用成绩说话,这难免使得一些无缘“三好”的学生产生心理偏差,给学生贴上“优生”和“差生”的标签。其实,撕下贴在学生背上的标签,不以成绩论学生,才能为更多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才是对“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生动诠释。

  另外,取消“三好生”评选也契合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美国,公民教育分成17项标准,包括自律、守法、守信、利己、不损人等诸多评价标准。而北京实验二小更是采取了“10+1+N”的标准评价学生的综合表现,其中“10”的部分包括爱心、健康、诚信、合作等诸多奖励,鼓励孩子全面发展。因此对于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来说,教育者更应充分挖掘其身上的闪光点,因材施教,加以培养,而非以单一的“三好”标准来评价学生,甚至把这种评选当做一部分学生加分的捷径。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教育依然处于发展探索阶段,对学生的评价和培养标准还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然而从长远来看,标准单一、局限发展的“三好生”评选终将退出历史舞台,对于一些学校和地区新的教育改革尝试,我们不妨拭目以待。(黄玉婷)

编辑:樊玉娇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