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比较效益”,种粮才会积极

时间:2012-03-05 10:14   来源:广州日报

  “我建议政府以较高价格收购粮食,然后以平价出售粮食。这样既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价格平稳,又大大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收入。”全国政协委员、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3月4日《广州日报》)

  粮食足天下安,重视粮食安全,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终究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我认为,单纯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并不意味着能够提高种粮的“比较效益”,收购价格的上涨或许很快就会被农资价格上涨所推动的成本上升抵消,还衍生出收购、储存等诸多环节的成本,可行性一般。

  倘若如此,不如以货币化的形式,直接补贴给生产环节,建立粮食生产成本弹性的补贴机制。现行的种粮补贴政策,最大的弊端在于增长总体滞后于生产成本上涨步伐,补贴机制缺少弹性。此外,粮食反映在市场价格之上,农民并没有在加工后的增值中获益,根本在于农民市场参与的关联程度偏低。

  如何保护种粮的积极性,不仅在于从政策层面上进一步加大对种粮的补贴力度,以及加强对种粮成本的管控,提高亩产的赢利空间,更需要提高种粮的生产效率与市场竞争能力:一方面,进一步加快粮食生产的产业化步伐;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农民保障机制、土地流转机制,推进集约化、规模化农业的发展,逐步提高种粮的综合效益。

编辑:樊玉娇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