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让公众目瞪口呆的结果。
收费公路年近千亿,似乎是暴利的;而累计债务却达近8千亿元,似乎又是巨亏——每年的千亿收费,不要算还银行的贷款本金了,就是都用来偿还利息,都显得很吃力。
比如北京,去年还贷20.6亿元,但其中贷款本金只有0.5亿元,其他还的只是利息。如此收费还贷,得收多少年啊。
这一次收费公路的运营情况公开,不是一次“方便公众监督”,而是一次公路自证收费正当的机会,一次收费公路“危机公关”的机会——不要总批评公路收费,修路欠了银行那么多贷款,不收费拿什么来还贷款;总说收费高,可收的那点儿费,连银行利息都付不起。
当然,数据的真实性和收费的流向是很成问题的,比如各地普遍暴露出的管理成本太高。
以北京为例,北京去年收费60亿元,拿出了20.6亿元用来还贷,其余近40亿元都用于养护支出和运营管理支出,这种“运营管理支出”是不是太高了点,不能将“养路费”变成“养人费”。从各省的支出都能看出来,这项“运营管理支出”都非常高,欠银行的钱再多,可“运营管理支出”一分钱也没少支出。
日进千万,年进千亿,却仍债台高筑——这一荒唐的现实,将“收费还贷”的问题暴露得淋漓尽致。
一个是看得见的显成本——银行利息,贷款修路,动辄贷款上千亿,每年所要还的利息就要数十亿。这样的高成本,导致许多地方的收费全用来还利息都不够——从目前情况看,要还清贷款,只能不断提高收费和延长收费期限了。
另一个看不见的隐成本则是公路的收费成本。从各省公布的账目可以看到,收来的钱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用于了“经营管理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