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经济半小时》最近持续聚焦高尔夫球场耗水现象。最新的视线转向了大连的高尔夫球场。这些美轮美奂的高尔夫球场是如何保持青翠常在的呢?原来都是直接用城市饮用水库的水来浇灌草坪,最后又把混杂着农药、杀虫剂的污水回赠给了水库。
在公开的渠道,从来没有人认真告诉过我们,高尔夫宜人的绿色背后,到底有着多少坑爹式丑陋。这回央视的报道,算是揭开了高尔夫的“绿”山之一角。
从大连某高尔夫俱乐部销售人员对记者现身说法看,所谓高尔夫球场算得上是“建在水上的山”。不仅草坪要经常浇水,还要在草坪上面铺沙;草坪换种又要浇灌,连续数日直到浇透才行。只有经常浇灌,才能保障草坪质量;只有经常浇灌,才能让草坪手感好,且达到视觉上的完美——此真所谓高尔夫灌溉学之概论了。
于是在大连,大片郁郁葱葱的高球场地背后,记者看到了那里普通农村生活用水极为匮乏的场景。在极度缺水的河北,上百家高尔夫球场疯狂偷采地下水,一方面造成用水紧张,另一方面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专家认为恢复水层至少需要上万年的时间。可见,高尔夫具备一种神奇的力量,这种力量稍施魔法,竟可能伤天害理。从民生视角看,高尔夫的掠夺式用水,导致稀缺的水资源严重分配不公,代价是从饮用水源中抢水,从老百姓的水缸里夺水。而从环境伦理看,要想疗救高尔夫给水体带来的伤害,竟然要等一万年啊!
据说GOLF(高尔夫)的原意是“在绿地和新鲜氧气中的美好生活”。然而,令极少数人享受美好生活的背后,高尔夫又为更多的人制造着痛苦。耗水之外,高尔夫还侵占着大量土地资源。遏制高尔夫泛滥的办法只有一个:严厉禁止!正是因为认识到高尔夫项目必须受羁勒,所以早在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就下发《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对新增的高尔夫项目实行叫停。
不过,北京林业大学高尔夫教育与研究中心统计数字显示,截至今年5月份,全国共有高尔夫球场600家左右(仅河北占了全国的六分之一,这一数据是否准确?)。而在2004年禁令下发前,全国高尔夫球场的数字仅为170家。在我的印象中,自2004年以后,高尔夫的禁令,年复一年地在高调重申,但他们总能以精英会所、体育公园、名流苑囿之类的名目卷土重来悄悄上马。
不发禁令尚可,一发禁令之后,短短6年时间,居然有超过400家球场“超生”。 我不知道这要算是禁令还是推广令,只有暗暗佩服高尔夫的神奇力量。
不久前,国家发改委、监察部、国土部、环保部等11部委再次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高尔夫球场综合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开展高尔夫球场综合清理整治工作。希望这次是高尔夫禁令的终结版:奢侈的高尔夫项目不再新增,涉嫌违规的得以纠正,枯水之地的高尔夫草坪干脆为节水型农业、大众体育休闲事业让路,而此类禁令从此亦不必再重申于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