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输在起跑线,就要不断培优,即使心如刀绞,也要狠下心来!”6月9日,湖北武汉一位网名昵称为“大熊猫”的妈妈在家长100教育论坛上发出了名为《女儿小升初,我被逼成“变态娘”》的帖子,控诉“变态的培优市场”和不公平的升学门槛,引来众多家长共鸣。“变态娘”揭示的这一现象,值得教育管理部门深思。
所谓“培优”,就是市场上为孩子小升初量身定制的物理、数学(奥数)、语文、英语等培训班。让孩子参加“培优”,无论对孩子和家长都是一种痛苦和折磨。从家长来说,已几近“变态”: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却将把大把钞票送给培训机构;孩子上学家长工作、孩子培优家长作陪,节假日不属于孩子也不属于家长;眼睛盯着考试成绩,耳朵听的是各路小道消息,鼻子还要灵敏地嗅出暗流涌动的培优市场上孰优孰劣……;从孩子来说,则失去了快乐的假期和业余时间。由于有的孩子参加了多个“培优”班,学习压力并不比在校轻。发帖妈妈的女儿就产生了压抑心理,很长时间不愿意跟她说话。一个男孩除了正常上课外,一周要上六节培优课,花费自然很多,但他父亲瘫痪,妈妈一个月只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不得不买几十块钱一件的衣服,不能在外就餐,只能给孩子送剩菜剩饭,吃后继续上课。
家长们逼孩子“培优”,究竟是自愿还是无奈?答案显然不是前者而是后者。因为,孩子只有上了教学质量好的初中,才能考上重点高中、好的大学,毕业后才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而现实的情况则是:一座城市的一个区,好初中只有那么几所,竞争异常激烈。学校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解决孩子争上“独木桥”的问题,只能设定获的过区以上“三好学生”或“优秀少先队员”、在国外生活过一年、获得过奥数、英语竞赛奖励证书等条件和组织考试。不参加“培优”,就意味着放弃上好初中,享受不到优质教育资源。哪个家长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攀比也好,无奈也好,都是被严酷的现实逼出来的。
为了贯彻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教育部早在2003年就下发了《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明令取消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免试,并对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教育部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但小升初的门槛却没有降低,导致原来的校内竞争变成了校园外的竞争。许多家长现在的想法是,宁愿恢复统一的小升初考试。究其原因,根源在于教育资源不均衡,还存在存在优良教育资源相对集中的所谓“重点学校”。在这种情况下,“培优”市场兴旺发达,且把家长逼成“变态爹”、“变态娘”,把小学生逼成“变态孩”,也就不难理解了。
如何解决中学教育资源均衡的问题,无疑是当前教育改革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