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以升精神 历久弥新

时间:2011-07-18 14:46   来源:钱江晚报

  桥,是给中国人带来过自豪与光荣的。河北赵县的赵州桥,建于隋朝,1400多年里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1966年3月8日邢台发生7.6级地震,赵州桥距离震中只有40多公里,都没有被破坏。赵州桥领先世界同类桥梁1200年,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定为第12个“国际历史土木工程的里程碑”,在桥畔立有碑铭。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是在我国国力和技术能力十分有限的条件下独立自主建成的,也是一时之荣。

  茅以升主持建造的钱塘江大桥,则集光荣与悲壮于一身,格外能够体现中国工程人员的智慧与爱国精神。且不说上世纪30年代,中国国力弱小,技术落后;建桥后期,日军轰炸机还飞临大桥工地。当时茅以升正在水下30米的沉箱里观察施工情况,忽然沉箱里电灯全灭,一片黑暗,原来因日军飞机轰炸,工地切断了电源。1937年12月23日,为阻止日军占领杭州后通过钱塘江大桥继续南侵,茅以升奉命炸断了通车才一个多月的大桥,而且炸得让日军无法修复。炸桥当晚,茅以升写下了八个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

  “此桥”于1948年修复,已六十多年,离最初建成,则有七十四年,但是,茅以升的精神有没有被发扬光大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哪来那么多的垮桥事故呢?现在,茅以升的雕像竖立在钱塘江大桥北端的公园里,但是,茅以升的精神有没有支撑起我们的脊梁呢?

  若干年前,获悉钱塘江大桥纪念馆藏有一批记录建桥过程的老照片,但是,纪念馆没有经费办展览。后来本人从一家企业处讨得两万元,大桥老照片得以展出。但是,纪念馆建在大桥边,离市区较远,参观者不多。市区本来有一处最合适的地方,即南山路潘天寿纪念馆旁的茅以升故居。但是,西湖南线改造中,故居被出租给商家开咖啡馆了。现在知道南山路上还有一座茅以升故居的人,估计是越来越少了——杭州究竟是缺少咖啡馆呢,还是缺少茅以升精神?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当茅以升被有意无意地遗忘,甚至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也越来越稀缺,越来越多的垮桥事故就成为必然——在茅以升故居出租和各种工程事故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逻辑关系,只是这种关系如草灰蛇线,无明显轨迹可寻,也难以问责。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为垮桥支付成本的,是财政支出,是纳税人的钱;出租茅以升故居的收益,是不会少一分钱的。

  一座座崭新的、年轻的大桥塌了、垮了,74岁的钱塘江大桥上汽车、火车来来往往——在垮桥、塌桥越来越“正常”的年代里,昔日的光荣和自豪,显得很不合时宜,成了一种尴尬与嘲讽,让人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大桥,该用什么来支撑你,拯救你?你用什么将我们载向明天?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