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不能只有眼泪是真的

时间:2011-07-15 13:55   来源:钱江晚报

  7月13日,达芬奇家居就造假事件召开发布会。总经理潘庄秀华坚称公司代理的意大利品牌产品均是原装进口,同时承认其美国品牌与国内工厂合作过。潘庄秀华在现场声泪俱下讲述从零开始的“创业史”,然而消费者并不买账,现场一名男子拍案而起,怒指达芬奇作假。

  潘庄秀华女士虽未进修于奥斯卡,但挥泪演说之技艺确实令人叹服。演技再好,也不能当饭吃——故而缺乏消费者发言、拒绝媒体互动的发布会,成了达芬奇一家的“独角戏”。戏演完了,问题依旧。

  该信谁呢?前几日,潘庄秀华女士还言之凿凿地表示“都是在意大利百分之百生产,达芬奇可以用整个公司团队精神和名誉保证这一点”,但数日后又在发布会上承认“确实与国内工厂合作过”……这是些让人分裂的事实与声音。这让人不禁想起意大利主要经济媒体《24小时太阳报》对此事的评价,“达芬奇家具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以次充好的行为,而是借用一个完完全全假冒的意大利商标,将大量质量极其低下的产品以高价卖出,利用的就是中国消费者盲目追求意大利高档奢侈品的心理。”

  其实有钱没钱,在坑蒙拐骗面前,都是一样的弱势。在这个“后欧典时代”,竟然还能演绎出“达芬奇传奇”,你不能不佩服市场就是一个喜欢“哪儿跌倒、继续在哪儿跌下去”的地方。从号称“源自德国”的欧典地板,到宣称是美国品牌的施恩奶粉,再到今天的达芬奇家具,仅仅是个市场乱象而已?在央视曝光之后,有关部门并没有立即采取行动:工商部门以产品质量问题扯皮,质量监督部门以进口产品为由推诿。诚然,假洋品牌对消费者明目张胆的欺诈,以《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完全可以界定,但为什么“洋皮”屡屡成为牟取暴利的VIP通行证?

  不应苛责消费者,有钱谁不爱大品牌,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达芬奇事件给我们提供的摹本,不是让我们追责消费者的消费方式或心理,关键在于以下两个层面:一是品牌市场鱼龙混杂,杜撰个洋品牌在中国何以如此不费吹灰之力?二是本土制造为什么建立不了品牌忠诚度?我们在骄傲于“世界工厂”的时候,为何拿不出让国人珍爱的中国品牌?

  对于能赚一把是一把的无良企业,不能总靠万能的“央视”来揭开其画皮;而对于已然透支完社会信用的市场体系,救赎与重建都不能靠“达芬奇的眼泪”。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